结构游戏中的闹腾
(2012-12-08 15:56:25)
标签:
育儿 |
分类: 优秀教案 |
幼儿园结构游戏是以“构造”为活动方式的游戏,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动手操作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其特点是在游戏活动中溶入思想活动,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构思,去构造,促进幼儿感知和动作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能力。
教师在指导结构游戏时,首先要做到观察,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与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实施指导。如在案例中,男孩子们很喜欢管状的插塑,用这些管状插塑插出了很多的“武器”,教师没能及时观察发现这一现象在活动中所存在的隐患,没能及时干预和进行指导,使得最后的活动场面有点不受控制。
其次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征行为,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增强群体性,培养交往的主动性。关注“问题”是游戏指导的根本,此外,设置“问题情景”更是指导游戏深入发展的助推器。幼儿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搭建有问题时可提醒他观察一下伙伴的建构物,让他想一想伙伴的建构物和自己的哪些地方有区别,如果是幼儿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那么幼儿从中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加有意义。如在案例中发现男孩子们都在插塑“武器”,教师则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这一问题,鼓励孩子插塑一些其他的作品。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来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引起幼儿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丰富幼儿的建构活动。例如:建构高楼大厦。一幼儿建构了一座高楼大厦,他认为已经完成了作品,于是显得有点无所事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座房子现在有点冷清,你能帮帮它吗?”如果这样引导还不能帮助他解决,可进一步引导:比如搭些矮房子和它做朋友。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教师还要经常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包括主题建构中的合作与分工、技能的掌握、材料运用、游戏常规等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有益有效的游戏经验相互分享碰撞。上次游戏中的……问题解决了吗?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你们小组的搭建任务完成的怎样?与同伴合作搭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等?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交流,适时为幼儿陈述递词补充不完整的表达,帮助幼儿提炼出有用的游戏经验,以此提升幼儿游戏水平,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案例中我认为教师没有通过结构游戏的不断开展去循序渐进的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最后使得男孩子只会插塑“武器”,在活动中不受控制,进而还影响到了班内其他孩子的活动。
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小班幼儿进行游戏交流的时间约5-8分钟,教师鼓励小班幼儿表达作品名称,并补充、完善幼儿的表达意思;中大班以10-15分钟为宜,以幼儿自我表达为主,并鼓励幼儿互相点评。最后还要引导幼儿学习收拾、整理,通过收拾、整理建构材料,幼儿不仅可以学习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养成对于环境的责任感;而且也可以获得其他各种有益的经验。并且审慎对待幼儿建构作品,幼儿如强烈要求保留某建构物,教师应当审慎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我想在今后的建构活动中,应该给予幼儿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嬉戏,还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对每位幼儿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幼儿的身心都能得到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
德清县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