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剖析•回应•提炼——以大班绘本教学《我的奶奶真麻烦》为例(机幼 潘海燕)

(2012-05-24 19:40:16)
标签:

育儿

分类: 优秀论文

一、设计意图

1.研究背景

绘本教学是早期阅读的一项内容,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

我园自2008年开始对绘本教学展开研究,设立了市级课题《大班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的目标是1.探索大班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及指导策略。2.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绘本欣赏能力等)。在教学中提倡手不离本,眼不离图,口不离文的教学原则。我作为幼儿园课题组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了课题的行动研究之中,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绘本教学的适宜性行为。

2.活动背景

班里的图书角内有孩子们带来的新书,很多人都围上去看。很有趣的动物,长着不同样子,有着不同的颜色,更奇怪的是每种动物头上还长着类似于触角一样的东西。“这本书真好看啊,以前我们没看到过这种书啊,我真想看看这本有趣的书”。孩子们在刹那间对绘本《我的奶奶真麻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决定在这次市级早期阅读活动中选用《我的奶奶真麻烦》一书。

在剖析了《我的奶奶真麻烦》这本书的内容后,我发现绘本《我的奶奶真麻烦》里的教育元素众多。书的结构很完整,内容多变,充满幻想,色彩丰富,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解决得了的,所以我把活动分成了几个教育活动链,进行有序的教学。以下呈现的是其中两个分活动链进行的教育活动实录。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初次看, 看什么?

孩子们到底是怎样在进行着阅读活动呢?或者具体地说他们是如何在看书的呢?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孩子是认字的,有的孩子是看图的,还有的孩子是有时看图有时看书上的字的。看来,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初浅的前阅读经验了,这对大班孩子进一步开展绘本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孩子们到底能从书中看到什么呢?于是我抛出了一个很开放性的问题:请孩子们自己找到空的地方看书,看看书中有哪些奇怪的地方?很好笑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不过要自言自语,不妨碍别的小朋友。

孩子们随即自由的在教室内看起书来。看新书的样子很认真,有的孩子背靠背坐着,有的在角落中坐着,都在一页一页的翻,时而快,时而慢。哈哈,他们还会自己和自己说上几句。

分析:阅读绘本需讲究氛围和意境,根据需要在教室内自由选择合适的地方阅读,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的心之间的距离。

老师马上就让幼儿接触阅读材料,是解决幼儿急需想要看书的欲望,同时也是了解幼儿是如何看书的,其中包括看书的习惯,要在光线好的地方看书,要一页一页的翻阅。自言自语的看书是让幼儿用口语建立起与书面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收集幼儿阅读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着阅读,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书中的内容进行着仔细的筛选,“这一页很奇怪?这一页很好笑?呆会儿要讲给小朋友听”。

看到孩子们雀跃的样子,就知道他们要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从书中看到的内容。

幼:我看到有个外星人奶奶,她长着绿色的长毛腿……很好笑。

幼:我看到第五页上有一个奶奶的脚变成了一只绿色的青蛙脚。

幼:我看到第十五页上的奶奶在摇一个机器,里面出来许多的金币。

师:请你也翻到这一页,有什么补充的吗?什么叫做补充?就是说别人没说过的东西。

分析:幼儿的观察总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幼儿只对书本有一个大概内容了解的阅读学习。在初次看书的过程中,幼儿马上对书中的主人公有趣,奇怪的细节发生了兴趣。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引导者,幼儿发现什么,就说什么。他们觉得很好笑,有趣,又有点好奇,真的是这么一个怪异的奶奶吗?我想不管孩子说到什么,就让同伴也翻到这一页,一起进行倾听,同时可以补充画面上的信息,使画面信息不重复,从而有效。这才是幼儿真正的自主阅读。孩子说的,才是孩子自己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是最有价值的。

幼:我看到第八页和第九页,上面的奶奶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的。

师:仔细的听你的朋友说了几页的内容?

幼:两页。

师:这两页为什么要连在一起说?

幼儿马上观察画面。他们发现“奶奶和许多人都走在一条路上”、“都是同一个天,都在下雨”“书的中间有一个人,他穿的雨披一半画在第八页上,一半画在第九页上”。

师:(马上站起来,用两脚跨出一步演示)就好像我们的脚一样跨出去了,站了两页,要连起来看得叫跨页。哪里还有跨页?

孩子们分别找出了10-11页,20-2122-23页都是跨页。

幼:我看到这一页也是跨页,不过没页码的?很奇怪。

: 我们翻到和他一样的地方?看看是跨页吗?

幼:是的,因为毛毛虫画了两页。

师:这一页上还有什么?

幼:还有字,是《我的奶奶真麻烦》

师:哪里也有这样的字?

幼儿再次翻阅图书。马上发现封面上有《我的奶奶真麻烦》,还有与毛毛虫这一页中间的一页上也有《我的奶奶真麻烦》,奇怪的是字的模样(字体)也一样。

师:凡是有书名的,不是封面,这一页就叫扉页。这本书就有双扉页。

分析:由于这本《我的奶奶真麻烦》绘本结构完整,初次看书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书的结构。其实在双扉页和跨页中隐藏着作者的用心良苦,奶奶是有特异功能的,故事是从双扉页开始讲的。正因为绘本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就在孩子们的顺势推动下一起剖析图书特点,在说说看看中了解了书的结构(封面、封底、扉页、跨页),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所以在第一个活动中,我把目标定位在:

1.初步了解书的结构(扉页、跨页、封面)。

2.能倾听同伴讲述,并积极进行补充。

因绘本来自于国外,它具有他国的文化背景因素。对我来说,也有生疏之感,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随幼儿自主阅读,在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引导。

再次看,看什么?

“老师,这本书再借给我看看吧?”“书里的画我很喜欢的”。显然在第一次活动结束后,并不能满足幼儿阅读的需求。我顺势接过了幼儿“抛过来的球”。 开始了第二次阅读活动。                                                                  

师:那就请你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页吧。

:我最喜欢第15页。老奶奶在游乐场里变出了许多金币。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奶奶,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的表情?谁能补充?

幼:老奶奶穿着黑色的大衣,围着一块狐狸围巾,带着黑帽子,头上两根天线出来了。

师:天线出来原来奶奶要变“魔法”了,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在天线旁边有两根弯弯的线。

师:那是“动线”。快,加个声音吧。

幼:奶奶“嘟嘟”一下按了按钮,机器里“噼里啪啦”滚出了许多金光闪闪的金币,就像铺了一层金地毯。

师:听,你的同伴用上了象声词,还有比喻句“像什么”,这段话更好听了。你也学学他的本领吧。谁还有补充?

……

师: 我把你们说的话连在一起,听听说到了谁的好听的词、句。这样用一段话把这一页说清楚了。

分析: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把此次其中一个活动目标定为:能用一段话清楚地表达画面内容。我在第一课时让幼儿初步了解绘本内容大概的基础上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页进行讲述。

这是我和幼儿一起在阅读,实际上是幼儿自己观察,认识接触到的书面语言信息的基础上,我带领幼儿进一步学习理解这些书面信息。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说好一段话,鼓励幼儿在这段话中尽量用上合适的文学表现手法,展现文学艺术的丰富想象,使这一段话更好听。语言习惯培养是倾听后补充或纠错。在活动中,我积极回应幼儿,及时发现幼儿在回答中语言的闪光点。如:形容词、象声词、比喻句、动词等让幼儿能感悟到编讲的内容可以用这样一些学过的表现手法。但说一段话是为适应小学学习而进行的一些训练,只是为了建立印象。

细细看,我喜欢哪一页?

你喜欢的那一页,我也喜欢的”。老师的参与让幼儿阅读的兴趣再次提升。出示了10-11ppt的内容。

幼:这也是跨页。

师:那和前面的跨页比比看,是不是连在一起的?

幼:不是的。

师:那你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

幼:都在同一个地方,只是这个人一开始在台上唱歌,后来飞到上面去了。

师:谢谢你,教给大家用“对比看”的方法来说了这两页。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对比看,对比说?

幼:奶奶一开始天线不出来的,后来天线“嘟嘟”的出来了。观众一开始看表演很开心,后来吓了一大跳。

师:虽是两副画,但表现的是同一事件的发展,其中人物、地点均没有发生变化,而是人物的动态发生了改变。是画了紧密相连的两页,也要连起来说。你的朋友告诉我们可以用“先……后……”来说,这段话也很好听。

师:哪里也有紧密相连的两页,谁能用上好朋友说的方法也来说说。

分析:在第二次阅读活动中,另一个目标是:知道表现一件事物紧密相连两页的一幅图画,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我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给集体教学带来了活力。它加深了幼儿对情境的情感体验,丰富了集体教学的内涵,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了课件展示了一幅表现一件事物紧密相连两页的一幅图片。这与画在两页上的一幅画叫跨页是不同的。我的指导始终围绕幼儿表述的画面内容,包括与幼儿一起去寻找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说话的顺序性、逻辑性,让幼儿说清楚简单的事件。这样一来,幼儿自然明白了书还可以用“对比看”的方法,用“先…………”的句子来表达事物的发展。在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相关的书面语言经验就是如此积累起来。看似“兵教兵”的方法却是积极地师幼互动,在互动中建构口语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看看想想,奶奶真的麻烦吗?

在热烈的看书活动中,幼儿的思绪逐渐被推上高潮。

师:这本书叫《我的奶奶真麻烦》。那我就是奶奶的谁?

幼:孙子。

师:你喜欢和奶奶一起去旅游吗?

幼:喜欢。

师:那怎么还说我的奶奶“真麻烦”啊?看样子那是孙子嘴上说说的,其实心里面是……

幼:非常喜欢自己的奶奶。

分析: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在我和幼儿的语言交流中却挖掘得恰到好处,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挖掘出来了。人文教育的提升正是绘本语言“空白点”的体现。故事情节在图画中缓缓流转,人物的心情和状态在绘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对孩子来说,不一定非要找到教育意义,体会读故事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这正是孩子的“留白”处,其中的人文内涵是需要幼儿慢慢领会的。

三、体会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基于对早期阅读的认识,我在绘本教学中逐步运用了“剖析教材——有效回应——提炼重点”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主要的体会与反思有:

(一)剖析教材是首要

要想提高绘本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挖掘绘本存在的教育价值即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使教学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幼儿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一般可根据教材编制活动链,设计成58个教学活动。如,可以进入式阅读(对书本大概内容了解的阅读学习)→理解式阅读(以看图讲述的方式进行)→分析学习(以故事教学的形式进行)→提升式学习(对文字、符号等感受性学习)→应用式学习(美术形式、故事表演形式、体育活动形式、表达对故事的学习程度和结果)等,让绘本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

(二)有效回应是关键

教师的回应是否适时、适宜、适度是教学活动是否高质高效的重要评价依据,而回应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能力与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前做足功夫,吃透教材,明确目标,真正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把握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为此,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了解他们认识的局限性,设想他们在问题情境下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会有何种情绪状态,并设想多角度,多层次的应对策略,全面储备科学的、积极的、有价值的应对语言或调整措施。

(三)提炼语言是重点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紧抓幼儿的语言表达,在教师的引领下指认文字和幼儿感兴趣的标点符号,寻找相应的形容词、对话、叠词、排句、比喻句等文学表现手段,提升幼儿对文学元素的感受能力。这一段话在幼儿的互相补充之中逐渐“绘声绘色”起来。幼儿也在运用各类语言经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四、相关问题思考

此次早期阅读活动比赛结束了,却引发了我对早期阅读活动的进一步思考。

思考一: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提高对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因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为今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的。在今后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提高对文字特征的敏感性和对汉字构成规律的敏感性。

思考二:早期阅读活动是为幼儿今后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而准备的。在整合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必须有如何培养幼儿有质疑阅读内容的经验。如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做?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养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有助于幼儿在阅读时寻找事件发生发展的某种原因,比较深入正确地理解阅读内容。

思考三:实践证明,幼儿可以在早期阅读中建立一种自我纠正、自我调试的阅读技巧,这对于他们进入学校的书面语言学习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幼儿获得较高的阅读水平。幼儿自我调试阅读技巧又该如何如何在活动实施与落实。

 

【参考文献】

1.周兢 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静怡  《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