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放权利  给予自信——家园共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案例评析(远望)

(2012-03-19 13:56:37)
标签:

教育

分类: 优秀论文

                                             释放权利    给予自信

               ——家园共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案例评析

            德清县远望幼儿园    肖桂英

    一、 主题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教育好孩子,决非幼儿园单方面教育就能完成的,必须有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协同教育,共同创设一种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这就决定了幼儿阶段,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主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指出家庭和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被宠爱的帅帅

    一天中午,帅帅气喘吁吁地撞进家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妈妈见了:“咦你怎么全身都湿了?你没有带雨伞啊?”爷爷听到了,立即走过来,关心的问:“啊哟,帅帅怎么浑身湿了?早上我不是把雨伞放门口,要你带去吗?你忘记了?”爷爷赶快走出门一看,雨伞果然还在,立马说:“都怪爷爷老糊涂了,也不晓得到门口看看你有没有带伞,应该帮你把雨伞撑开才是,责打爷爷吧”。说完就让帅帅用手狠狠地在爷爷的身上捶打了几下,这下,帅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案例二:温馨的重阳节

    又到了重阳节,我们大班组开展了“老少同乐庆重阳”的活动,孩子们邀请了老人到幼儿园来。老人们和孩子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动手包饺子,展现出一派温馨融融的场面。之后孩子们又喂老人吃饺子,在吃饺子的时候老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抱着自己的宝贝一边笑着、一边吃着、一边念叨着“以前都是我们喂孩子吃的,想不到今天轮到孩子们喂我们了,哈哈哈。”“我家的宝贝长大了,知道会心疼奶奶了。。。。”

    案例三:有趣的自理游戏

    由于家中独生子女受到长辈溺爱的关系,大班的好些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脱衣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开展了一次游戏活动让孩子学会穿衣服、裤子。中午睡觉前,我让孩子们脱好鞋子,爬到自己的床上坐坐好,但不要马上脱自己的裤子,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孩子们都很开心的问:“老师,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啊。”孩子的情趣一下子被提高了,我马上说“我们来玩上山和下山的游戏,脱裤子就是下山,拉上裤子就是上山。我们在下山的时候可以一边做一边说“哎呦,哎呦,下山喽!然后把脱下来的裤子把它对折变成一个长面包,再把“长面包”对折变成一个大石头藏起来。”哈哈哈。。。听完我的表述,孩子们笑声一片,都动手做了起来。原本那些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开始尝试自己脱裤子了,慢慢地那些能力比较差和不愿动手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案例分析与策略:

   (一)转变观念,引导家长给幼儿独立自理的机会。

    1、使家长明确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中,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做(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给以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方式,幼儿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

    2、引导家长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给孩子,相信孩子。帮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例如:在家中让孩子做妈妈的小帮手,当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如洗洗自己小袜子、小毛巾、小短裤等等。衣服晾干了,让孩子帮着收放折叠与整理。家长还可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性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当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家长可进一步提高要求,如衣服穿叠时间的长短和是否规整等。  

  (二)营造氛围,萌发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责任意识。

    1、积极创设能激发自理意识的环境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班级的墙面布置和区角环境,将一些生活自理活动的要求和步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出来,让孩子们能直接感知与学习。开展“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谈话活动,开展“能干的小手”、“小鬼当家”等主题墙展示活动,结合提问、讨论、行为练习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并为自己所干的事情而感到自豪,享受成功的喜悦。再如利用诗歌、故事、图片等形式,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开展一系列丰富的亲子同乐游戏活动。

    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重阳节”、“庆六一”、“家园同乐运动会”等节日,开展亲子同乐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做游戏,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这些活动既能增进了亲子间感情,形成感恩品质,又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长大了,能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事情,萌生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自主的意识。

  (三)注重策略,巩固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1、注重差异指导的方法。由于幼儿的能力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措施。比如,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以较高的要求来指导;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如在指导孩子穿鞋子的过程中,能力弱的幼儿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能力强的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动手能力发展较弱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加耐心细致地指导,确保掌握要领。

    2、注重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幼儿都获得了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比如,吃饭方面,要多以拟人化游戏的口吻,从幼儿感兴趣的着手,循序渐进,帮助孩子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独立进餐、不挑食、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3、注重表扬鼓励的方法。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或家长要多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行”等肯定性话语鼓励表扬孩子,让这些激励性话语或适当的物质奖励成为激励孩子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不仅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心,更能促进幼儿进一步的模仿学习,提高自理生活的技能。

    4、注重竞争激励的方法。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以促进幼儿之间的良性竞争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如举行“洗手比赛”、“叠被子比赛”、“穿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等等。

    四、案例反思: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如果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将很难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因为孩子在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种自信、独立、不依赖他人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使孩子长大后容易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既教育”。孩子从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一天美好的生活,这需要老师、孩子共同去营造。为此教师应清楚的了解:生活自理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强化巩固练习非常重要,需要家园共同努力教育,共同督促、培养孩子,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提升,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真正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给孩子充分的自信,让孩子们自主地去思索、去探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