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玩具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2012-03-10 20:36:24)
标签:
钟管幼儿园育儿 |
分类: 转载 |
木制玩具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云和县实验幼儿园 陈烨
[摘要]木制玩具能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操作技能、创造性思维、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木制玩具作为浙江省云和县的地方特色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把它转化为优越的教育资源呢?本文拟通过木制玩具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来证明,木制玩具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结合是可行的,对促进幼儿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木制玩具资源、主题活动、本土化课程
当今,在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际,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阶段。改革幼儿园课程,构建一个能适应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并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一种发展形态,它不仅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综观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提出和发展,很多幼儿园采取的方法是“向外看”,采取“拿来主义”,即学习发达与先进地区或国家的经验,而没有一点创新及本土文化、价值意识、观念等方面的资源融入课程内容,忽视了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它作为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一些丰富的本土资源被忽视,以至白白浪费。
早在上世纪20世纪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就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乡土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可见,发掘与优化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目的,不仅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使幼儿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也要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幼儿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如何在已有的课程实施中,根据自己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课程,使之更能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也是符合我们实际的。
作为“中国木制玩具城”的浙江省云和县,总面积和人口均为全国万分之一的山区小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托起了一个蜚声海内外的绿色大产业。以500家企业,20000余人从业15亿元生产能力和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行业规模最大、生产研发经营能力最强、集约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品种门类最齐备的木制玩具出口基地。云和的木制玩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独特的本土文化,也是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在云和,虽然不能说每家每户都做玩具,但每家每户的人都多多少少和这个木玩产业有关系。许多家长从事与木玩生产相关的职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玩到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木制玩具等木制品,这种特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们的生活与周围的木制玩具资源密切相关。木制玩具作为我们的地方特色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把它转化为优越的教育资源呢?我们要从本土化的资源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把它转化成为适合幼儿感知体验、尝试探索的、具有意义而又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同时重视生成活动的研究,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利用,逐渐形成低耗高效、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
一、环境营造,凸现特色风格
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中。”因此,如何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感受与经验,我们把创设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将具有木制玩具特色的东西融入到幼儿园环境中,使环境富有教育性、艺术性、操作性、探索性、开放性。
1、创设全园大环境
一走进幼儿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多姿多彩的挂件长廊,上面悬挂着各种各样的风铃挂件,这些都是家长和孩子们用零碎木制玩具制作的;在长廊的一边贴有以“木制玩具小人”为形象的文明礼仪连环画,孩子们每天上上下下走过时都会去看一看,互相交流;在主楼的墙壁上,我们布置了具有云和特色的“童话房子”,使孩子们感受到具有家乡特色的氛围;在公共楼道中,我们能看到一幅幅用木制玩具边角料和废弃的半成品布置的各种墙饰,从木屑到木刨花、木片、木条、……都被老师们巧妙利用,卫生、安全、适宜、低成本、无污染的木玩边角料得到了广泛利用;我们还设置了木制玩具展览室,这些玩具有老师收集的,也有家长和孩子们带来的,这使孩子们对家乡的木制玩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户外活动场地,我们设置了木桥、木桩让孩子来运动;幼儿园还组建了以木制打击乐器来演奏的小乐队……
2、构筑班级小环境
①主题墙的创设
班级主题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激活剂,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们随时都能感受到木玩带来的快乐,由此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围绕主题收集资料,以问问、画画、写写的形式表达表现,在教室的主题墙上有幼儿设计的木制玩具的制作流程图,有幼儿设计的不同样式和功能的木制玩具,还有幼儿眼中的木制玩具城的童话房子等,使整个教室形成了一份浓浓的木玩世界的氛围。
②区域活动的创设
主题中的区域与主题内容息息相关,我们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表演区、角色区、操作区等,使区域活动的外延比主题内容更广泛、更深入,更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角色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分别设置娃娃家、医院、木玩超市……里面投放了木制餐具、木制家具和木制仿真食物和其他的角色道具。
◆生活区:设置“我爱串木珠”,让孩子进行穿木珠的练习,设置“木宝宝吃豆”,让孩子掌握拿调羹的正确方法;设置“木宝宝穿衣服”,让孩子练习拉拉链和扣纽扣,提高生活服务能力。
◆益智区:为幼儿提供颜色分类板、套塔、打桩台、智力拼图、多米诺骨牌等。老师还用木玩的边角料制作了“多功能平衡操作架”和“数学火车”。
◆建构区:用积木以及一些半成品围绕主题搭建玩具城、童话房子等。
◆美工区:设置“小小设计室”,幼儿用绘画设计出玩具图。在“生产部”我们为孩子提供制作木玩的各种工具和木玩边角料,并让幼儿按木玩制作程序选择不同工种角色进行操作。我们还投放木锯粉、木屑、木刨花等让幼儿进行装饰画。
◆表演区:设置“木玩剧场”,里面投放各种木偶供幼儿表演,还有各种木制乐器让幼儿来演奏。
二、依托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我们利用身边的这种特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捕捉幼儿身边的教学素材,发掘本地特色课程资源。
1、关注幼儿兴趣需要,生成课程主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指向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是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十分明显,只有不脱离儿童生活、兴趣、需要的活动才是乐于参加的活动,才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们要走进幼儿世界,从儿童发展需要和儿童感兴趣的生活事件中提取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和整理,并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
尽管云和有这么多的木制玩具资源,但我们不可能都选择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在筛选相关的资源时我们考虑到哪些内容适合本园孩子,哪些要替代补充,哪些需要删除的,哪些适合集体活动的,哪些适合日常活动、个别活动的……以幼儿生活实际为基础,把幼儿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有关木玩的东西搬进幼儿的课堂,融入幼儿的活动,在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云和木制玩具的特点、特色,从中挑选一些资源来生成主题活动内容,以新的教育观、资源观,努力挖掘并使之成为幼儿园的活教育资源。
2、梳理教学内容,整合主题活动课程
我们把筛选过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把可以为幼儿园所用的有关木制玩具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并应当使“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始终从实际出发,依据幼儿园的现状,根据孩子三个年龄段不同的特点我们梳理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开展递进的主题活动实践。如与孩子一同布置教室,装点富有木制玩具城特色的环境,我们用木玩边角料制作滚筒、滑板等体育器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形成我园别具一格的体育游戏……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浓郁的家乡特色的氛围中。在大班预设的“我眼中的木制玩具城”主题中,我们把它与美术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了解具有云和地方特色的“童话房子”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设计出各种漂亮的童话房子。在“木头变变变”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科学活动《奇妙的木头》,调查活动《木制品分分家》,美术活动《有趣的木屑画》、体育活动《过小桥》、亲子活动《共制木制体育玩具》等把幼儿眼中的木头和木制玩具等一同引入主题活动中。
主题 |
活动内容 |
主题 |
活动内容 |
||
我制 眼玩 中具 的城 木 |
玩具城的由来 |
童话房子(绘画) |
好 玩 的 木 制 玩 具 |
木玩分分家 |
我喜欢的木制玩具 |
参观玩具城 |
搭建童话房子 |
好玩具一起玩 |
我设计的木制玩具 |
||
说说玩具城的故事 |
可爱的木玩小建筑 |
爱护玩具 |
小小搬运工 |
||
热闹的木制玩具节 |
未来的玩具城 |
有趣的图形宝宝 |
木玩大比拼(亲子) |
||
设计玩具城游览路线 |
大街上木玩广告箱 |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
玩具进行曲 |
||
木制玩具商店 |
我设计的玩具城标志 |
螺母组合变变变 |
欣赏〈木偶进行曲〉 |
||
家玩 乡具 的厂 |
参观样品展示厅 |
小小加工厂 |
木 头 变 变 变 |
奇妙的木头 |
木屑画 |
各种各样的生产车间 |
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
收集木制品 |
漂亮挂件 |
||
工厂里的机器 |
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 |
木宝宝旅行记 |
制作体育玩具 |
||
了不起的木玩企业家 |
我们是装卸木工 |
和木头玩游戏 |
看谁叠得高 |
||
工人真辛苦 |
玩具包装盒(科学) |
滑板车总动员 |
|
例主题活动表:
就这样,我们以一种资源为基点,通过预设主题网络和生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各领域横向或纵向发生联系。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特点和发展需要随时调整、生成主题内容,下面这个主题内容就是我们师幼共同构建不断拓展和完善所形成的:
木玩分分家
好玩具一起玩
玩具包装
参观玩具设计室
木玩设计师
木玩大比拼
外环境
三、关注过程,提升体验感受
1、激发兴趣,引发探索
在主题的进行中,主题内容并不是由一个个单一的活动来完成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主题活动的过程,给幼儿充分感知、自主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通过一系列的诸如参观、收集、讨论的活动,去激发幼儿的兴趣,要在幼儿操作玩具的过程中真实、深入地了解幼儿的个性、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和支持,从而使主题教育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如为了激发幼儿对木制玩具的兴趣,我们就设置疑问,以问题为起点引发幼儿探索。在开展“各种各样的玩具”主题活动中,我们带孩子到玩具厂的样品展览厅参观,琳琅满目的玩具,让孩子眼花缭乱了,有的说:“你看,汽车、娃娃家、摇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的说:“好多小房子啊,每个都不一样……” 听到孩子们的议论,我们一边对有不同发现的孩子进行了表扬,一边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抛出问题,如“这些木头房子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啊?”在问题的指引下,孩子们开始寻找房子的相同点与不同,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一个个小问号,一句句的感叹吸引着孩子们在这个玩具大世界里不断的去观察、寻找、思考、提问、感叹……幼儿天生就是一个探索家,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提供观察的机会和场所,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尽可能把幼儿的兴趣转化为集体幼儿的兴趣,促使主题的生成与开展。这样幼儿才能在不断探索、理解、生成以及再探索、再理解、再生成,幼儿的活动才会走的越来越充实。
2、带出课堂,引导体验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和经验中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在我们利用木制玩具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组织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环境中去,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家乡的木制玩具。通过游览工业园区,孩子们领略到那些带有童话特色的房子;在新街上,孩子们看到了绿化带中形形色色的童话小人物和小建筑;在道路两旁,还树立着大大小小的木制玩具广告灯……对孩子们来说,走出课堂,走进玩具城,是一件让他们兴奋而又有收获的事,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而且还促进了孩子们社会性行为的良好发展。
3、带动家长,关注主题
《纲要》精神十分强调运用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幼儿的重要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是促进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建立科学、和谐的沟通体系,动员全体家长一起帮忙搜集、整理有关木玩的资料、成品、半成品等。我们还设计了“木玩”资源的调查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对云和木玩进行调查。通过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让家长了解每一主题的进展情况,了解自己孩子关注的方面,从而及时的去创设条件让孩子得到发展。家长们都乐意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木制玩具边角料,记录和发现孩子活动主题的小问题,家长与幼儿分享和主题有关的资料。家长们有的提供图片书籍、有的提供实物、有的提供场地,协助寻求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在这个主题活动过程中,家长们童心未泯,象孩子们一样对活动感兴趣,他们也从中感受到家乡木制玩具的特色文化,倍增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见,充分运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到乡土主题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综合发挥各方面优势,是推进和深化主题课程的重要途径。
4、及时调整,积累经验
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预先设置的活动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他们可能并不感兴趣。而对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幼儿常常怀有极大的兴趣。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兴趣所在,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适时删除个别孩子生活经验相差甚远的活动内容,增加孩子探究出来的生成活动内容。如我们在进行“家乡的玩具厂”主题中让幼儿了解制作玩具的不同生产车间,通过实地参观、观看图片等使幼儿知道玩具的制作流程。但我们发现,主题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参观完生产车间后,在大班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会模仿玩具厂的工人切块、丝印、油漆、包装等。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即使调整主题内容,让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制作程序,并在区角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来操作。
在梳理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善于发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借助经验的交流、活动的组织和其他相关手段,使幼儿已有的经验得以推进和提升,从而获取新的经验。同时调整课程目标,使适宜的课程目标为孩子新经验的形成和身心发展提供土壤。在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的经验越趋丰富,感受也越发深刻,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情感态度得到了不断丰富。我们说,这样的“主题式教育”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在经验智慧、创造性思维、合作意识等诸多价值上得到了超越。
经过对木制玩具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我们找到了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切入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设计主题活动,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木制玩具的了解和关注,并萌发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是互动的,幼儿与教师之间也是互动的,幼儿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敢于思考,敢于尝试,敢于选择,敢于创造,真正体现了主体性的内涵,不仅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了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感受到: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所处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出发,挖掘本土文化中具有促进幼儿发展作用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木玩文化是当地儿童生活中的一笔财富,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扩展到儿童生活中,与木玩文化相整合,将会使幼儿园教育成为开放的、富有生命力的系统,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和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余文森、吴刚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黄进:《课程与儿童的经验》——幼儿教育(2006.9)
4、浙江师范大学编著:《故事在主题中开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