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03-10 20:01:19)
标签:

钟管幼儿园

育儿

分类: 转载
新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几点思考

海宁市机关幼儿园 邢艳丽

【内容摘要】 家长和教师在家园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否赢得家长信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决定家园工作的成效性。而如何赢得家长的肯定与信任,与家长有效交流、沟通,做实做新家长工作,往往成为困扰新教师的重要问题。针对新教师的心理、能力、认知情况,针对家长的心理状态,我认为新教师应该通过用心关爱孩子、真诚面对家长、勇于创新展示自我来赢得家长的关注、肯定与信任,从而做好家长工作。

【关键词】 家长 新教师 关注 肯定 信任 创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对于新教师而言,如何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何赢得家长的肯定与信任?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能力?等等,都成为长期困扰新教师的问题。当家长面对新教师时,往往也会产生疑虑,我们的孩子交给他们,行吗?那么作为新教师如何走近家长,突破“新”病,还应该从多方面分析,寻找原因,找出最佳解决策略。

一、新教师的家长工作状态分析:

新教师在家长工作中的状态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心理方面。对于家长工作,新教师往往表现出恐惧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面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家长,就不知该怎么沟通、表达,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怯于交流。

其次,在能力方面。新教师由于工作经验缺乏,与家长沟通的经验自然也不丰富。如果自身表达能力比较强,还能够很快与家长建立交流的桥梁,如果自身表达能力较弱的话,在与家长沟通时就会遇到障碍。

最后,在认知方面。有些新教师缺乏家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没能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方面引起重视,缺乏交流,家长对于新教师不了解,自然就会产生不信任等想法。

二、家长对待新教师工作状况的几种情况简述:

1、出与家长的经验性判断

很多家长对新教师表示质疑是出于自己的一种经验性判断,起因是在于这个“新”字,“新”字放在物品上代表是未曾使用过的,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但放在人的身上则代表没有经验,代表过去在某方面是空白,代表需要时间去积累,甚至代表着风险……总之,代表着很多含义,这些都是出于家长生活经验的判断。

2、对新教师信任程度不够

从孩子踏进幼儿园大门那天起,家长们最关注、最担心的除饮食起居外就是班里的老师,是带班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呢?会不会带孩子,会不会对孩子好……等等诸多疑问。甚至有些家长会每天在孩子教室的窗户外偷偷的看上半天,可见家长们的心是每天悬在半空中。这些现象都说明家长对新教师的能力表示质疑,信任程度比较低。

三、要加快提升开展家长工作能力与水平的必要性分析:

1、贯彻实施新《纲要》的需要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说新教师加快提升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2、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上曾有一句话这样说:“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目的是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快乐的成长。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身心健康的成长,单靠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家长的协同教育,才能共同创造一种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由此可见家长的重要性,也提示新教师加快提升开展家长工作能力与水平的必要性。

3、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

主题活动前材料的搜集需要家长的支持援助,区角材料的搜集需要家长的支持援助,班级大型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援助……可见家长在班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说为保证班级工作顺利开展,新教师必须加快提升开展家长工作能力与水平。

四、几点思考:

作为幼教事业的新生力量,作为幼教沃土上的开拓者就必将经历阳光和雨露的磨练。所以应该做到用心关爱孩子,真诚面对家长,积极展示自我,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赋予“新”字更广泛的含义:童心、爱心、信心、关心、细心、更新、创新……

(一) 用心关爱孩子——赢得家长关注的法宝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我们想要传授给孩子多少知识与技能,一切的基础都是用心关爱孩子,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记得广告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妈妈牵着宝宝的手,把宝宝的手放到了幼儿园老师的手中,妈妈露出了放心的笑容。从中不难体会到家长不需要我们去干什么轰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需要我们用心、用爱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关爱每一个孩子,呵护他们健康成长,这才是家长关注和期望的,对于家长而言这就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那么如何做好每一件小事,新教师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克服学生气,抓实日常管理,让家长看到有序。

孩子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新教师不可忽略教学活动外的每一个环节,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从孩子晨间入园开始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活动,入厕时孩子们学会排队遵守秩序;吃饭是孩子们学会细嚼慢咽饭菜搭配吃;睡觉时孩子们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等等。这些也正是家长们所关注和担心的,尤其是小年龄班的孩子。

新教师必须克服掉丝丝文文的学生气,放开手脚,大胆的干。认真、塌实的的抓好日常管理工作,相信当家长看到孩子有秩序的入厕,香香的吃饭,甜甜的睡觉……时,会把悬高的心放下,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你。

2、克服浮躁,关注个体细节,让家长有所感动。

记得一次园内业务学习时,一位教师对“细节”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细节就像裤腰上的这颗纽扣,虽然它藏在里面不被人发现,但没有它是不行的。”这个比喻听起来似乎有些不文雅,但确实深刻形象的表达的细节的含义和重要性。

正如幼儿园的工作一样,是繁忙而琐碎的,其中的很多细节都需要教师去细心观察、关注、体会。有些新教师由于还不适应,往往会产生浮躁心理,工作中比较粗心大意。作为新教师一定要克服这种浮躁心理,静下心来,关注个体细节,如:今天哪个孩子不舒服,教师要时刻观察他的反映;哪个小朋友有进步了;哪个小朋友做好事了;哪个小朋友上厕所时推人了,哪个小朋友打破东西了,……这些细节都需要新教师一一去关注、慢慢去体会。对每个孩子的细节都有所关注,有所反映,久而久之,相信家长必定会被新教师的细心、坚持所感动。

(二) 真诚面对家长——赢得家长肯定的法宝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真诚,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真诚,是寒冬里的一堆火,温暖了人们的心房,真诚,是绝望中的一丝希望,带给人们勇气;真诚,是一座桥梁,让人们走得更近……”在这个比喻中我们看到了真诚的力量。新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从事不同行业的家长时,不妨也付出真诚之心。真诚面对每一位家长,真诚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真诚解答家长提出的育儿疑问,让家长感到你不只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

真诚是互相的,只有真诚地对待家长,家长才会真诚地对待你;只有对家长敞开心扉,家长才会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回报你。在新教师和家长之间,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真诚话,一个真诚的动作,都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为,只有真诚,才更容易被家长所接纳、所肯定。

1、微笑迎面、礼貌上前,勇于克服家园交往的胆怯心理。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提倡微笑服务,幼儿园也应如此,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和尊敬的家长们,微笑迎面、礼貌上前尤为重要,新教师更加如此,暂且把家园交往的胆怯心理抛到一边,大胆的、自然的与家长交流。

入园时,家长看到笑容可掬的老师,听到老师与孩子亲切的互相问候,相信家长一天的好心情必定由此开始。离园时,工作了一天的家长看到老师微笑着对他说:“您的孩子今天表现很棒,帮助小朋友折被子了。”相信家长的劳累立刻减轻了许多……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对于新教师来说,微笑是缓解胆怯的法宝,是和家长开始友好交往的法宝,是启动家长心扉的法宝。

2、细节反馈、大胆沟通,善于克服家园交流的退缩心理。

有些新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常表现出退缩心理,或者认为有班主任交流就够了。这种退缩心理为赢得家长的肯定设置了障碍,失去了家长了解自己的机会。试想家长来接送孩子时听到新教师说:“XX今天喉咙有点不舒服,我让他多喝了开水,请您晚上回去多留心;XX今天帮助小朋友穿衣服了。”家长听到此类的细节反馈将会是多么的开心,这会让家长感觉到你在关注他的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家长对自己的肯定。

3、敞开问题、虚心请教,乐于克服高高在上的师尊心理。

俯视问题会把问题看的简单,仰视问题会把问题看的复杂,往往平视问题才能看到问题的真相。做家长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双方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作为新教师,高高在上的师尊心理是万万不可取的,家长工作中一定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遇到问题隐藏起来,就会导致问题生问题,问题难解决的结果。只有遇到问题,大胆敞开,虚心请教,才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容易赢得家长的肯定。

(三) 积极展示自我——赢得家长信任的法宝

家长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对新教师不了解,那么新教师就应该抓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与家长直接接触的机会,积极展示自我。让家长看到、了解自己的能力,博得家长的信任。

1、家长会——反复练习、做流畅的环节发言人

家长会上家长最集中,也是展示自己,加深家长对自己了解的最佳时机。新教师不要做家长会的旁观者,而要走进家长会,成为家长会的参与者。如;可以参与到放松游戏环节中;可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可参与到会议的主持中等。在充足的前期准备下,做个流畅的环节发言人,使家长对自己刮目相看。

2、家长开放日——精心准备、做有效的活动组织者

孩子在幼儿园是如何生活和学习的,很多家长都渴望亲眼目睹。“家长开放日”满足了家长的愿望,家长在观摩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亲眼目睹了教师是如何组织孩子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还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技能等。这就是新教师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精心细致的前期准备,各项活动的有效组织,无一不加深家长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认可自己,信任自己。

3、亲子活动——积极配合、做及时的解惑援助者

很多家长都非常愿意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但由于家长毕竟不是幼教专业人士,所以在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尤其是亲子手工活动,是来参加活动的爸爸们最头疼的时候。这时新教师就应该积极上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利用自己所学耐心的为家长解惑。帮助家长的同时,家长看到了你的能力,也会由此心生感激之情,易于拉近彼此的距离。

(四) 勇于求实创新——赢得家长赞赏的法宝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令人佩服”,同样,用于求实创新的同样令人佩服。作为新教师不但要有一颗细致的心,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大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本着创新的思想来做每一件事,让新教师的 “新”字在实践工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让家长们投来赞赏的目光。

1、携手家委会、做实做新户外亲子活动

首先,伸入家委会。家委会是教师与全体家长沟通的最佳通道,经常与家委会成员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获得家委会成员的信任与肯定。就可以通过家委会这个有利通道走进全体家长。

其次,携手家委会。每学期一次的大型户外亲子活动都离不开家委会的大力支持,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需要家委会的帮助。新教师应该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家委会成员一起成为活动的主人。

最后,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每一次户外亲子活动,新教师都争取做重要参与者。与家委会提前商量活动地点,通过调查表争取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决定活动地点;根据活动地点与家委会一起商量活动形式、内容;策划工作做好后,大家分头准备;出发前的安全会议提醒大家安全第一;细心的活动组织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结束后的感想交流为大家创造交流的机会。力争做到每一次户外亲子活动都能够是与众不同的,是对孩子有意义的,是孩子喜欢的,是能够促进孩子能力发展的,相信一这些为前提的活动必将得到家长的赞赏。

2、牵手活动组、做实做活假日小组活动

班级组织的有限的亲子活动不能满足孩子和家长想经常一起活动交流的愿望,新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和孩子组建假日活动小组。通过按区域组建,或是按孩子性格爱好组建等自由组建形式;集体外出活动,到某个家庭聚会活动等自由选择的活动内容,来满足孩子和家长交流沟通的需求。还可以为每个家庭分发 “家园联系卡”,家长们在节假日可以自由组队活动,老师就以客人的身份参加。很多家长在遇到育儿困惑的时候都可以互通电话交流经验,孩子之间也可以互通电话问候,偶尔可以约好一起去公园,去上海海洋馆游玩。暑假里也可以几个家庭相约去旅游等等。这种不限时间、地点、内容丰富的活动必将得到孩子和家长的赞赏。

3、拉动家长们、尝试创建网络沟通平台

如今的网络已覆盖到每家每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一览天下事。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效应,尝试创建网络沟通平台,也尝一尝足不出户就能够与家长沟通的乐趣。新教师可以创建时下最流行的QQ群,也可以利用幼儿园网站里的家园沟通平台等等。建立不是目的,拉动全体家长参与才是目的。新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号召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必每天报道,可以大家商量一个统一的时间上线,比如说周六晚上七点。主题可以是家长的困惑、共性问题,或就是单纯的情感上的沟通。久而久之,新教师、家长之间成为了朋友,家长工作自然顺手拈来,“新”病也就自然痊愈了。

总之,当今的幼儿教育事业需要有爱心、真诚、踏实、勇于展示自我、敢于尝试创新的人。新教师应该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把真诚、勇敢、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扬“新”弃“新”,“新”病还需“新”药医,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中你会发现,活动策划中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而更加精彩,活动组织中因为有了家长的身影而更加有趣,彼此沟通中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而更加顺畅,班级管理中因为有了家长的督促而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早期教育 2007.8

[2]《架起家长间互动的桥梁》 上海托幼 2004.2

[3]《面对三种家长……》 学前教育 2005.3

[4]《与家长交流技巧实例剖析》早期教育 2007.8

[5]《走进难以接近的家长》 幼儿教育 1999.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