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中“重难点”的提取与突破——对社会活动《小图书笑了》的反思

(2012-01-10 17:39:49)
标签:

育儿

分类: 优秀案例

 

                                  士林中心幼儿园  刘彦晔

 

一、反思说明

本反思的内容话题主要是来源于同事给我的听课评析(里面包含了很多我自己反思不到的东西,看了以后觉得非常珍贵,因此我写了这篇反思),针对她们的分析和指导,我整理出了这篇反思。

二、案例呈现

()活动目标

1.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破、易皱、易坏。

2.学会爱护图书,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轻轻拿、轻轻放、一页一页轻轻翻阅。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小纸片;

2.图书架及图书;

(三)活动过程(注:下面所呈现的教室课堂语言都是现场记录的)

1.导入

今天早上,刘老师走到教室里来的时候,听到“呜~”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呀?(哭的声音)我轻轻地走过去一看呀,原来是一本小图书在哭(教师出示图书)

评析:这个导入环节较好,教师教态情亲切自然,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

2.听故事

1)教师讲故事。(有表情)

2)小图书怎么了?(小手断掉了)小手断掉了怎么样了?(痛死了)怎么会小手断掉的呢?是谁把它撕破的?(小朋友)我们的小书为什么很容易撕破?是用什么做的?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来说明图书破掉这点挺好,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的认知特点。但是,教师没有能够抓住故事的切入点而展开,只是很快的带过。这个环节应该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知道图书怎么会破掉,从而延伸到下一环节。同时,这里以教师问答的方式,注重的是教师强调,而不是幼儿自己去发现。比如说,教师紧紧围绕怎么破这个问题,让幼儿多次回答,而且两个环节下来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不能凸显活动的重点。

3.做实验

(1)下面,刘老师要跟小朋友们来做做实验啦,等会儿,刘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小纸片,请你们轻轻地拿在手上,能做到吗?(配班老师发给幼儿一张小纸片)

(2)好,都轻轻地那好了,我来看看。现在我们的小纸片有没有哭呀,有没有手断掉?(没有)现在,请你们用力地捏下去,看看怎么样了?

(3)(部分幼儿在说皱了、破了、没破……)嗯,有的弄破了,有的弄皱了,我们的纸呀这么容易就被弄坏掉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小图书是用什么做的?(纸)那你们想一想,我们以后看书的时候要怎么办?(这里幼儿说轻轻地……教师反复重复幼儿的回答,在回应上有待改进,教师要学会倾听)

(4)下面,我们还有一个实验,这里有一个脸盆,脸盆里有水,现在刘老师把一张没有受伤的纸放进去,等半分钟,我们看看纸会怎么样?我们来念一首儿歌,儿歌念完了,时间就到了。

5)儿歌念完了,我们来看看吧。(幼儿:看不见)我会拿起来的,哎呀,破了一点(教师呀与也有有意弄破一点),好,我你们也来摸摸看!会怎么样?(破掉)(还有我,我没有摸过,幼儿都很想参与)我们下课了再请你们摸一摸!

6)原本一张好好的纸,浸过水就变成了这样,那你们想一想,我们的图书能b不能碰到水呢?(不能)还有,我们看书的时候,小手能不能是湿湿的?要怎么样?(这部分都是封闭式的提问,教师还是占居主导地位)

7)两个实验做完了,我们以后看图书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来保护小图书?(这个时候幼儿有些坐不住了)轻轻拿、轻轻放,我们的小图书是用纸做的,要温柔一些!

4.学习看书

1)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保护图书的方法,那我们到底要怎么样来看书呢?

2)假如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小书架,应该怎么拿、怎么放、怎么看?(教师示范,完整地说明看书的过程,这些有欠缺,为什么不让幼儿先体验下呢,有了错误再改正可能更好)

3)清楚了吗?谁会看书?请个别幼儿来示范!(请你们帮我看牢,他有没有看对)再请一个幼儿!(其余幼儿都在等待)

4)刚才三位小朋友看得对吗?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样保护图书、怎么样看图书,现在小图书“咯咯额”的笑了,它好高兴呀,小朋友们都学会怎么样看书了!

评析:34这个环节应该是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知道怎么样来保护图书,在环节设计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过程的落实中教师还是以说教的方式,在需要幼儿回答时也是急着说出答案。

 

三、课后反思

(一)总体感觉

整个流程下来还是蛮顺利的,幼儿也比较配合。但是总觉得自己讲的话太多了,没有给孩子们表达的时间、思考的时间,急于把知识灌输给他们,害怕他们答错,更怕他们答非所问。我想这可能是很多新老师的毛病,以后还是要试着放手、试着等待、试着倾听!

(二)社会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1.问题所在

这是一次社会活动,但是在活动之后,听课教师包括我自己更愿意相信这是一堂综合课,更偏激的可以说是科学课。从活动中可以看到,我用了两个实验分别来说明纸是很容易破的,纸碰了水之后变软(更容易破),而且在这个环节上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但实验所验证的事实没有更好的帮助我解决活动的难点。因此,我没有把握社会活动的本质,甚至包括科学活动。

2.对两大领域本质的新认识

幼儿园社会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养成一些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乐意与人交往等)及社会情感(同情心、责任感、合作等)。

幼儿园科学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知道一些自然规律并关心爱护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探究问题等。

(三)重难点的提取与突破

1.问题所在

活动后,我觉得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重难点的“模糊”。本活动的重点是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容易破。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关键是知道“破”的原因——抢书。我没有抓住“抢书”这个切入点进行突破,而是很宽泛的在讲“书破了,是小朋友看书的时候弄的”,使幼儿难以切身体会到图书“破了”这件事情。

难点是学习看书的正确方法。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也没有正确把握好。更多的时间花在我自己在不断地重复怎么保护图书——轻拿、轻放、小手保持干干的。另外,在学习看书方法时我也没有照顾到全部幼儿,更多的孩子在等待,整个活动以说教为主,到最后孩子们想实践却不得到满足。

2.解决方法

针对上面第二点“对社会活动本质认识的不足”,我是否可以将“做实验”去掉,直接以情境表演“抢书——把书弄破了”。因为我的目的是让幼儿知道“图书容易破”,结合小班年龄特点——抢书是弄破书的主要原因。这样,幼儿可能更容易理解,贴近他们的实际情况也能更有兴趣,另外也避免了两个活动领域之间的“矛盾”。

而对于难点的突破,我是否可以给幼儿一个集体讨论、集体看书、集体纠错的机会,而不是我所尝试的灌输式、机械式。这样既避免了幼儿学习的效率低,也避免了幼儿的等待。

3.反思后的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的备课、开展、讨论、反思,我好像思路清晰了一些,尤其是我深刻体会到了对重难点的把握是一次成功活动的灵魂。如果把一节课比喻成人的“一生”,那么活动中的重点就是人生中的“成长”、“婚姻”、“生老病死”……难点“挫折、“失败“……亮点便是“成功”、“成就”、“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