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餐后活动
(2012-01-04 10:49:30)
标签:
武康幼儿园育儿 |
分类: 教学随笔 |
丰富多彩的餐后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优化之餐后活动管理
“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多小时时间段内所展开的活动,前半段时间处于部分幼儿的“进餐”和部分幼儿“自主游戏”阶段,进入大班后,我们老师常觉得餐后活动的这一阶段很难组织,认为在这一阶 段内老师往往忙得不亦乐乎而教室里还是比较混乱。
因此,我们班两位老师把组织丰富多彩的餐后活动当成了本学期一日活动优化的重要环节。
现状一:进餐后往往一部分动作快的幼儿用完午餐,他马上进入下一个生活环节,按自己的意愿在“餐后活动”中进行自主游戏;而另一部分慢的幼儿则还在桌子旁边吃饭,他们还在“进餐”环节上努力着……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幼儿,两个不同的环节,老师都要照顾到,做出相应的指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现状二:餐后幼儿的自主游戏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幼儿活动的范围往往比较广、地点多,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变换活动内容和伙伴,转移活动的阵地。
现状三:在大班,中午保育老师是两个班级轮流值班,因此,一学期有一半时间只有一位老师进行午餐管理,幼儿自控力较差,老师需要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对他们用餐环节的帮助和指导上,这时候一个老师就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想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轻老师的管理压力。对于“狼吞虎咽”、迫不及待想进入自主游戏的孩子,告诉他们这样吃饭的不良之处,并及时监督与提醒,要求他们能细嚼慢咽;对于吃饭速度相对较慢的幼儿,根据实际情况,个案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二、制定相应的餐后活动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游戏,能大大减少幼儿的跑动机率,从而降低因跑动碰撞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如,天气晴朗的日子,请值日生带领部分孩子到教室北面平台上活动,让幼儿学会相互管理;下雨天,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和南北两边的走廊,通过幼儿分组等形式,促使他们有序地活动等等。
三、组织丰富的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我们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创设了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的餐后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首先,进入大班后,为了缩短交错进行的两个环节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我们安排了值日生表,每天组织值日生在餐后进行简单的擦桌,整理碗筷等工作。这个举措,得到了全班幼儿的欢迎,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在劳动过程中体会了为大家劳动的乐趣与光荣。
其次,幼儿总觉得区域活动“玩不够”,因此,我们在餐后活动再次开放,允许一定人数的幼儿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游戏。这是一个重头戏,不仅能弥补孩子们玩不够的遗憾,每天中午只有8至10人玩则更是提升了他们玩的自由空间。
经过时间积累,我们发现幼儿最喜欢在建构区和图书区活动,因此,我们的书架上定期更换图书,并发动小朋友把家中的图书拿到幼儿园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建构区里,除了让他们自由搭建房屋外,还不断提醒他们要整理好各类建构材料,看到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着,我们觉得非常欣慰。
再次,我们鼓励幼儿大方的与同伴分享自己带的玩具,他们有些一起下棋,有些一起画画,有些一起玩汽车等。在分享过程中提高了合作能力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幼儿把餐后当作分享自带玩具的主要时间段。
四、把握好管理重心。
总之,在优化餐后活动环节中,我们老师要做到平时多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他们的兴趣所在,根据他们兴趣的转移,及时更换活动内容,不要让那些已经失去魅力的活动限制了我们的孩子。餐后活动中的孩子们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让我们的孩子尽情享受这餐后美好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