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幼儿园晨间活动的组织与优化

(2011-12-30 18:47:22)
标签:

三合幼儿园

育儿

分类: 优秀案例

摘要:晨间活动做为幼儿的第一个集中性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幼儿晨间活动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出发,分析晨间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结合本人实际做法,提出了组织与优化晨间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晨间活动;组织与优化

 

一、案例描述

晨间活动的时间到了,今天安排孩子们玩桌面玩具。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孩子们开始忙开了,一筐一筐地把玩具给搬出来。我则在一边巡回指导,看看孩子们搭地怎么样。走到胡苗身边的时候,我发现她一脸的无精打采,眼睛东张西望地,也不玩玩具。我以为她不舒服,就轻轻地问她:“阿苗,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怎么不玩玩具啊?其他小朋友都在玩呢!”她看着我说:“张老师,我不想玩了,一点意思都没有。”胡苗刚说完,马上就得到了几个孩子的响应:“张老师,我也不想玩了,每天都玩这些,都玩厌了!”孩子们的这一反应让我一时接不上话来。我很纳闷孩子们怎么会出现不想玩玩具的情绪,孩子不是都喜欢玩玩具吗?“那如果不想玩玩具的话,就去拿本故事书看看吧!”我以为是孩子玩的累了,想让他们换种方式休息一下。没想到孩子们的反应是——摇摇头说:“那些书都看过了,我不想看,我坐着就好了。”

二、分析与反思

在晨间活动(本文指室内活动)中,我相信很多一线教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都知道,晨间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它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为早晨不论是孩子还是教师都显得那么忙碌,孩子来园的时间又都参差不齐。很多老师都是让孩子玩玩桌面玩具,或是看看图书等,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晨间活动实在是太枯燥乏味了,甚至有些孩子会认为早来晚来上学根本没什么区别,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本人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意识到了在晨间活动工作安排上的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导致出现晨间活动效率低下,幼儿倦怠的原因。

1、             教师忽视晨间活动的重要性

    一日生活皆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集体教学活动比较重视,而对晨间活动较为忽视。以为只要让孩子玩玩玩具或是看看书便可。在玩玩具时,请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放手让孩子自己玩。本以为这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及发展。

2、             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由于教师对晨间活动的忽视,导致晨间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早晨幼儿入园的时间参差不齐,教师晨间活动安排随意性比较大。以桌面建构游戏为例,这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晨间活动方式,也是最易于教师操作和管理的。每次孩子用完早点,就自己挑选喜欢的积木自由搭建,对于幼儿和教师而言都非常方便。但正是因为它的便捷而容易成为机械的操作,孩子在搭建的过程中没有创新,导致活动形式单一、幼儿厌倦。时间长了,自然对幼儿无吸引力。

3、             教师晨间活动的参与性不够

在晨间活动时,经常会看见教师忙碌的身影。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一会儿打扫卫生,一会儿接待家长,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投入到晨间活动中。我们班也有很多桌面玩具,有建构的,有益智的。孩子们往往会百玩不厌,各种玩具在他们手中千变万化。但因为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无要求地让孩子玩,在日复一日地无目的的操作中,孩子们便会慢慢失去兴趣。教师所采用放羊式的指导方式,对孩子的发现无暇顾之,使孩子智慧的火花自然泯灭。

4、             晨间活动缺乏计划,幼儿的操作有头无尾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操作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老师要求将玩具收起来,去小便洗手,准备出去晨间锻炼。孩子们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将自己辛苦完成的“作品”或是“半成品”拆掉,第二天重新开始。对孩子而已,每天的作品都在重复,没有新的开始。

三、组织与优化策略

如何让孩子热情地投入到晨间活动中,每天都有个精彩的开始,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本人在大班晨间活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晨间活动具有的特殊性,我们遵循形式丰富、教师指导、孩子分批加入的原则。

(一)      以接待为契机,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每天早上,教师迎来的将是怀着不同心情的孩子。有的满面笑容、心情愉快;有的则是郁郁寡欢、垂头丧气、毫无精神......面对着不同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孩子就需要教师有一颗细心观察的心。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来做工作,使他们有个好的精神状态进入到集体生活中。比如我们班的张静渊小朋友,静静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这段时间每天早上来上学总是眉头紧锁,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有几次我问孩子的奶奶是不是孩子身体不舒服。后来才得知,孩子心情不好是因为不喜欢吃蔬菜,又因为胆小不敢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导致的。为了让静静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我每天早上都会站在门口迎接她,并且主动地向她问好打招呼。在课堂上给予她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静静渐渐变得自信了,开始和老师有了交流,还会有事没事地和老师讲讲心里话。而且参加活动的热情也提高了,感觉每一天都过的非常愉快。

(二)      重视晨间活动,将它与集体活动等价

     皮亚杰说过:“智慧在手指间跳动”。 新《纲要》提出要赋予幼儿更多地自主活动、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操作是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它为理解和掌握概念和规律提供感性认识。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催生智慧。为了使晨间活动更有效,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新定位,将晨间活动的地位提高到等同于集体教学活动的角度,明白合理安排晨间活动的重要性。当然在内容的安排上也必须体现系统性和有序性,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儿童观,对教师本身的教育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三)      丰富晨间活动形式,打破单一现状

以往单一的晨间活动形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必须打破传统,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才能让幼儿有更全面的发展。我以大班为例,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实际做法。

1、             丰富晨间活动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必须提供丰富充足的活动物质环境才能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大班幼儿比较适合投放一些趣味性强和知识性强的材料。比如识字卡、迷宫、飞行棋、趣味数学题等。但由于我们幼儿园位于农村,条件并不富足,大多数活动材料需要教师亲手制作准备。况且班级幼儿人数众多,单凭教师一人之力是完全不够的,因此我们经常借助于家长之力,让家长帮忙制作,丰富活动材料。比如我们班很多孩子喜欢下五子棋,我一开始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自己画的棋谱,但由于是纸质的,很容易破损。后来我们发动家长的力量,很多家长动手绘制了木板棋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外还有迷宫图,由家长和孩子一起绘制的迷宫图虽然没有外面购买的那么精美,但是同样受到孩子的热烈追捧。通过这种家园互助的方式,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部分生活,也丰富了我班晨间活动材料库。

2、             丰富晨间活动内容形式

丰富的活动材料只是基础,满足幼儿的需要,引起幼儿进行活动的动机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供幼儿选择。本人从常规桌面游戏和区域游戏两方面入手,探索出了适合我班的活动形式。

1)      常规桌面游戏

常规桌面游戏是我们班最常用的晨间活动方式,但因为其形式较为单一,幼儿往往兴趣缺缺。针对这一现象,我对桌面游戏做了以下改进。

A.       小型建构游戏

每个班都有许多小型桌面玩具,大班孩子特别喜欢拼装类的玩具,孩子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展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教给孩子基本的技能技巧,如如何用扳手将螺帽拧下来;如何将两个物体组装在一起等。以一定的技巧为基础,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针对幼儿的操作能力,适当调整难度,孩子自然会对玩具乐此不疲。

B.       美工活动

美工活动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晨间活动形式,我们主要让孩子剪剪、贴贴、折折、画画。利用这段时间丰富美化孩子的《成长足迹》。幼儿对《成长足迹》都非常重视,因此在《成长足迹》上作画或黏贴都格外认真仔细。这种活动每周安排一次,不仅孩子们乐意参与,而且常常可以起到正式教学活动的作用。

C.       阅读活动

阅读对大班孩子而言至关重要。孩子的阅读资源非常丰富,幼儿园课程的配套教材、绘本、图书及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图书等,都是可以利用的阅读资源。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我们鼓励幼儿资源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孩子在自己看、自己说、交换看、相互说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发展了语言能力,锻炼了胆量。大班幼儿在自主阅读或交换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图文适当的进行提示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阅读状态。

D.       自选活动

因为孩子对不同形式的活动有着不同的偏好,因此有时也可将以上几种活动形式全面开放,供幼儿自由选择。虽然有时会感觉比较乱,但效果可见一斑。在自选活动中,教师偶尔进行个别指导,对幼儿不多加干预。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点,活动起来自然更加投入、更加满足。

E.       大型建构活动

大型的建构活动对训练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创造能力具有其他活动无可比拟的作用。但因为大型积木数量有限,教师处于安全考虑很少让孩子去玩。但孩子们实在是喜欢,于是我们将多功能室的大家伙搬进教室,让活动室里的桌椅靠边站。孩子们三五一群地在中间的空地上大干起来。空间大,材料充足,老师只要稍作知道便可。孩子们不仅玩得尽兴,成果也会不小呢!一座座城堡、一座座高墙见证了这一切。这一形式我们一般两周一次。

(四)      教师重视指导和评价

在晨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环境的创建者和活动的支持者,是绝对不可以缺席的。只有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客观合理的组织评价,才能帮助孩子主动探索、发现世界。晨间活动是孩子主动摆弄材料,实现教师预设目的的过程。教师必须通过某种方式的引导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讲老师的问题变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效果会更好。比如在一次晨间活动中,我们班的管欣语将两个圆形积木和两根柱形小积木,拼成了一副眼镜,戴在鼻子上让我看。我好不吝啬地夸奖了孩子,想让她帮我也做一副,但我的要求是必须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没多久,一副副形状各异却各有特色的眼镜呈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戴着自己设计的眼镜,玩耍嬉戏,好不快活。活动中,当幼儿遇到瓶颈时,教师适当地轻声提醒一下;在孩子操作的兴头上不去打断他们的探索欲望;在孩子兴趣缺缺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合理安排晨间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主动交流。不论是教师还是孩子,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愿我们能多一分细心和爱心,多一份智慧和汗水来挖掘这一活动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怡.幼儿能力发展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3101日)

[2]张学勤.晨间活动中幼儿如何互动[J].长三角.教育,2009年第四期.

[3]乔彦.我的晨间活动计划[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1.

[4]张学勤.谈幼儿晨间活动中的多元互动[J].文教资料,2011年第二四期.

[5]吴连琴.幼儿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初探[J].幼儿教学研究,2009年第6.

[6]王瑞华.一日活动质量新突破[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0年第9期中.

[7]朱静怡.生活片段中的教育——也谈优化一日活动[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第9.

[8]胡祖祥、温燕辉.有何优化幼儿园晨间活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年第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