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2011-12-08 10:46:52)
标签:
杂谈 |
干山幼儿园
【内容摘要】
幼儿园《纲要》中,在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中都提到“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具备良好的倾听行为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本条件与前提。审视大班幼儿目前的现状,活课堂里常伴随着不和谐音符,如插嘴、答非所问、搞小动作等倾听习惯不容乐观。如何让幼儿认真倾听,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活而有序呢?我认为应从注重激发倾听的兴趣、建立合理的倾听常规、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教会幼儿倾听的方法、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等方面着手,把倾听习惯的培养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
【关键字】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是否能听懂老师的讲述、是否能顺畅地与人沟通、是否能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否能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其学业的进步密切相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中都提到“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具备良好的倾听行为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本条件与前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倾听的专注程度与理解水平都相对较低,并且在听的过程中易受外界的干扰,不管是在听老师还是他人讲述时,都喜欢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导致其余同伴无法听清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幼儿的倾听行为发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研究;了解幼儿倾听行为发展的现状与轨迹;把握幼儿倾听行为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总结出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指导策略,时刻提醒自己并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倾听的兴趣。
二、建立合理的倾听常规
幼儿对鼓励的话很敏感,所以老师的赞扬对幼儿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动力。记得有一次,我们上《十个爸爸》的语言课,当我只讲了一点点时,就有很多孩子跟着嚷起来,她们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根本没办法讲下去了。我索性停下来,不声不响地看着他们,一会儿,她们停下来,我就表扬刚才仔细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如果都像乱说话的小朋友那样,那么老师的话就听不清了。之后,我们上了一节音乐课《一个一个说》,让幼儿从歌曲里懂得只有一个一个说才能让自己说得清楚,让别人听得清楚。我们班孩子很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我在午饭前或午睡时给他们讲故事,讲故事前要求幼儿听仔细,讲完后请他们回答问题,回答时要幼儿做到大声,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听见。有时放放录音,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达到倾听习惯的培养。
在班里增设“认真倾听奖”,对于认真倾听的孩子,增设“加五星”活动。开始时,先每天评一次,渐渐地每周评一次。慢慢地,那些平时经常插嘴的幼儿也能努力控制住自己,不管是课上,日常生活中基本上能认真、耐心地倾听对方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在评比栏上的“小五星”也越来越多了。以此来建立班内良好的倾听常规。
三、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1、如:设立“倾听角”、“聊天室”、“小广播站”等活动角。
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倾听环境,让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材料的相互作用下,学会主动积极地倾听。 讲究活动中提问环节的艺术性
避免公式化的提问,使幼儿产生厌烦心理,所提问题应注意难易程度,提些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2、把倾听培养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4、把倾听融入主题活动中
四、教会幼儿倾听的方法
教幼儿学会倾听的方法,提高倾听的能力 幼儿只有在听得清楚,听明白对方在讲什么时,才能对所讲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应教给幼儿倾听的方法,首先教给他们注意倾听别人讲话,再教给他们一边倾听一边理解。
1、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这学期,我班继续开展说新闻活动,请幼儿将自己亲身经历和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以说新闻的形式告诉大家,其中主要是从电视里获得的信息。说新闻的每个小朋友都会认真地看节目,为第二天的说新闻做准备。在说新闻前,我一方面提醒他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要尊重主持人,安静倾听新闻,并每次设置一个“最佳新闻奖”,让文明的小观众来当小评委另一方面我鼓励主持人和下面的听众进行互动,新闻说到一半可以请听众猜猜新闻的结果,新闻说完后,听众可以向主持人提问,把自己还想知道的和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主持人解释。这样的说新闻形式,既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又巧妙地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另外,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用心倾听的习惯。
2、让幼儿通过多次倾听,提高倾听能力,加强记忆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幼儿,除了提供磁带外,再提供给他们相关的图片,让他们反复听,看着图片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录有文学作品的磁带,准备好纸和彩笔,让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用绘画形式记录下来。如:幼儿听完散文诗《秋天真美丽》后,就能听到指导语“你最喜欢散文里的拿句话?请你再听一遍后把它画下来。”虽然教师不说,但孩子们已有了明确的行动目的,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听过的信息,孩子们必定自觉专注地倾听。在边听边画的过程中辨别正误,提高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又如在《小猴的出租车》中,教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小熊为什么开始不要坐小猴的出租车,它怎么说的?(2)、蛋宝宝为什么在路边伤心地流眼泪?小猴会怎样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出租车呢?在这样一个互动的听说环境中,幼儿不仅理解了故事,而且也获得了语言上的锻炼。
3、游戏法:我和孩子们玩接龙游戏时用到。我班孩子是幼儿园最大的,识字量很大,在读故事时可以用手划指来读。我利用这一特点,设计能训练幼儿倾听的环节。如第一名幼儿朗读故事,我喊停时,换下一名幼儿,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把故事读完,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叫到好几名幼儿减少幼儿等待时间过长,同时幼儿都注意力集中起来怕叫到自己接不上来,同样又培养幼儿倾听别人朗读故事的习惯。我们与幼儿玩一些有趣的听说游戏,如:拷贝不走样,你做我们猜等游戏,“辩错误游戏”例如:“春天大雪分飞,母鸡喔喔啼,催人早早起,小鱼在河里游,兔子尾巴长,猴子尾巴短”让孩子挑出其中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利用游戏增强倾听的趣味性。
4.讲究表扬艺术。上课的时候,我不仅表扬积极发言的幼儿,更表扬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伴发言的幼儿,我也不再吝啬对他们的微笑和赞许,如“小耳朵真灵”、“小眼睛真亮”、“懂得真多”、“真会观察”、“真会发现”、“说得有理”等。
5.倾听同伴发言。要求幼儿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其他幼儿眼睛看着发言的幼儿,告诉幼儿这是对发言者应有的尊重;倾听者重复发言者的话或对发言作出评价,听发言之前就明确地告诉幼儿 “刚才他说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某某小朋友什么地方念错了?”等等,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就必须要认真听好了,你如不认真听好就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6.注意及时提醒:一方面,课上我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听,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起到效果;另一方面,让幼儿自我提醒。在学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问题,幼儿往往容易冲动,常常还没有听清楚或想清楚就开始争辩。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不断自我提醒:“我应该听清别人的发言。”“我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否则就没有说服力。”“我再思考一下,说不定能有不同的发现。”以此调节幼儿的情绪,促进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会深入思考。
五、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简明扼要的语言组织,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倾听。比如,在科学活动《植物趣闻》中,教师一开始就用简洁、浅显的语言引出活动主题:“许多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非常有趣,老师今天请来了四位植物朋友,你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教师直奔活动内容的语言,给幼儿非常明确的信息,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倾听也就认真了。
利用教师、同伴的榜样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在幼儿中树立典型能间接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除用夸张、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以自身专注的表情教会幼儿怎样去听,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的倾听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共同配合。因此,应让家长明确倾听对幼儿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家长主动营造家庭的倾听氛围,既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又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的话不要罗嗦,一遍既可。过分重复唠叨必使孩子不想听,时间唱了就养成了讲几遍才能反映过来,影响了孩子的倾听习惯。
当然,幼儿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方法是非常多的,这些只是我的浅薄之见。让我们共同研究探索出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方法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是如此,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是理解、是尊重、是共享……要知道,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作为幼儿教师,我深知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的小小努力也许能让他们终身收益。
【参考资料】
1.刘珍艳.幼儿健康行为培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