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

(2011-11-14 11:31: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

行为规范的研究

                                                                            苗苗幼儿园    杨声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如何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将之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二章第十七条指出“各岗位人员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规范,为幼儿在园的生活和保育护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重视幼儿生活常规的建立,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南》的制定烙下了浙江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时代印记。它就像是幼教改革路上的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管理的改革和教师内在理念和外在行为的改革。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体验它的理念和精髓,将理论的知识内化在动态的教学情景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它包括幼儿园生活制度和常规要求,是以时间为维度展开的,规定在一定的空间结构中允许认可的行为。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从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职工的分工协作、人性化的管理为出发点,制定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及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一览表,在作息时间的基础上,确定了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教师和保育员(配班教师)的工作要求和操作程序,保证一日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附: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及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

 

生活环节与

活动内容

时 间

幼儿常规

当班教师常规

保育员或配班教师常规

1、入园及晨间活动与晨间锻炼

7:30--8:50

1、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插好晨检牌。

2、有礼貌地向老师和同伴问好,向家长说再见。

3、将外衣帽子等物品整齐放在自己的鞋帽柜上。

4、在指定范围内自选玩具游戏。

1、准备好晨间活动的玩具。

2、接待好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在教室门口热情接待幼儿。(可由配班完成)

3、组织幼儿晨间游戏活动。

4、组织幼儿晨间锻炼,注重个别指导。

1、做好室内外清洁消毒工作,擦桌椅、橱柜,关掉紫外线灯并开窗通风,及时记录。

2、指导值日生做简单劳动,照料自然角。

3、登记幼儿带来的药品,准备好饮用水。

4、协助当班教师做好晨间活动和晨间锻炼。

2、入厕、喝水

8:50--9:00

1、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2、学习自己穿裤子;

3、便后洗手,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4、认标记拿自己的杯子,放在桌子上等待教师倒水;

5、按自己的需要喝水,不浪费水;

6、喝好后水杯放在自己杯架格中。

1、饭前、外出、集体活动前及入睡前安排、提醒幼儿人厕;(托班小班用小铃发信号提示)

2、允许幼儿按需要随时入厕;

3、教育并要求幼儿便后洗手;

4、教育并要求幼儿用自己杯子喝水;

5、按季节和活动量调整幼儿饮水量。

1、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大小便;

2、提醒幼儿轻轻走进卫生间,防止滑倒;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洗手;

4、准备好温开水为幼儿倒水。

3、教学活动

9:00--9:30

1、听从教师要求双手搬椅子轻轻放在指定位置,坐成U字型,坐姿自然端正;

2、认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不乱说话,不随意走动;

3、说话(除发言)、走路、取放东西做到“三轻”。

 

1、用信号预示幼儿坐好;

2、预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活动内容、场地安排和材料等);

3、选材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容量适当;

4、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5、为幼儿提供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6、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关注个别教育。

1、协助当班教师放好课前准备用的物品;

2、配合教育活动,当好助手,给幼儿必要的个别指导。

4、课间操

9:30--9:45

1、听音乐到户外有秩序地排队;

2、听音乐做操,要求精神饱满,动作到位。

1、组织幼儿到操场;

2、精神饱满地领操,用语言个别指导。

1、协助当班教师做好操前准备;

2、指导幼儿姿势正确地做操。

5、入厕,喝豆浆

9:45--10:00

同上

同上

1、准备好点心盘,放好饼干。

2、准备好豆浆。

6、教学活动

10:00-10:30

同上

同上

 

同上

 

7、户外游戏活动

10:30-10:55

1、排队出活动室,不拥挤;

2、情绪愉快,能积极参加体育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3、会正确使用玩具器械,爱护玩具,学习整理活动用具;

4、与同伴友好相处,遇事能积极思考,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5、学习自理自律,能依冷热要求增减衣服;

6、不离集体,学习自我防范,不做危险动作。

1、预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可组织中大班幼儿帮助准备;

2、组织户外体育游戏;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眼光不离幼儿;

4、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掌握幼儿的活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

5、引导幼儿评价游戏。

1、协助做好活动准备;

2、配合当班教师开展游戏活动;

3、对体弱儿童特别照顾;

4、根据活动量为幼儿增减衣服。

8、盥洗、餐前安静活动,进餐

10:55-11:35

1、正确使用餐具,安静用餐,用餐结束后方可离开座位,按需要添加饭菜,坐在座位上吃水果;

2、讲究卫生,尽量做到“三净”;

3、餐后自己放餐具,擦嘴洗脸(小班、托班教师适当帮助)。

1、提醒幼儿入厕、洗手(洗完手不乱摸);

2、安排安静的游戏,如听音乐、语言活动、手指游戏等;

3、组织幼儿进餐;

4、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餐前餐中不处理问题(不影响幼儿情绪);

5、注意照顾个别幼儿。

1、做好桌面消毒,拿碗和饭菜,做好准备工作;

2、向幼儿介绍饭菜,激发食欲;

3、分发饭菜;

4、根据幼儿饭量随时增添饭菜,30分钟之内不催食。

9、餐后安静活动

11:35-12:00

1、随吃完随游戏;

2、在指定范围内自选玩具,保持安静,不跑动。

餐后安排轻松安静的活动,如室内游戏,可适当看碟片,与幼儿个别谈话等。

1、收拾餐具,清理桌面、地面;

2、帮助幼儿洗脸擦嘴,教会幼儿正确的洗脸方法;

3、把餐具和毛巾送到食堂和洗衣房;

4、给带药幼儿服药。

10、午睡

12:00-2:30

1、小便洗手,安静入寝室;

2、坐在自己床上脱鞋,鞋子放整齐,学习自己脱外套,并叠放在固定地方;

3、盖好被子安静入睡;

4、不带小玩物上床;

5、养成良好睡姿和习惯。

1、提醒幼儿小便;

2、指导和帮助幼儿脱衣、裤。

3、检查盖被情况,纠正不良睡姿;

4、随时检查睡眠情况,值班人员不得离岗和干私事。

5、提醒幼儿随醒随入厕。

1、预先拉上窗帘,铺好被子;

2、照顾幼儿入睡等同教师;

3、搞卫生(冲洗卫生间、整理活动室、消毒水杯)。

11、起床、午检、盥洗、午点

2:30--3:20

1、听起床音乐按时起床,不大声说话;

2、正确穿衣穿鞋,学习整理床铺;

3、入厕盥洗,接受午检;

4、安静吃点心。

1、做好起床准备;

2、指导和帮助幼儿穿衣和整理床铺;

3、检查幼儿着装,帮助整理和梳头;

4、提醒幼儿入厕,照顾幼儿洗手和午点。

1、预先领好午点;

2、配合教师整理幼儿衣着和盥洗;

3、整理被褥,整理午睡室。

4、餐后搞卫生。

12、下午活动(教学活动或游戏)

3:20--4:00

同上

同上

同上

13、离园

4:00--4:30

1、收拾整理好玩具或学具;

2、穿戴好外套,拿好自己的物品;

3、父母来接后方可走出教室门,要向老师和小朋友道再见。

1、提醒幼儿收拾玩具并放指定位置;

2、检查幼儿穿戴,帮助幼儿拿好自己的物品;

3、教师在教室门口接待家长,简单交流,做好家长工作。

管理好未接走的幼儿。

 


此表在我园实行期间做过多次调整。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巩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规范幼儿行为和保教人员工作程序化,具有以下意义:

 

(一)保教人员配合默契,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保教合一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很多幼儿园每班只有两位老师,既是教养员也是保育员,在各个环节中,两位教师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既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也要了解她人的工作程序,就能更好地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效率。在同一时间段,教师和配班在工作内容上有区别,有各自不同的工作重点,也有共同点。配班教师在提高工作效率上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在教学活动中,配班教师的及时介入,既不打断教师的正常教学,又能照顾到个别教育。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如在一个活动的中途,抽空及时做好下个环节的准备,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

 

(二)幼儿养成良好常规,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幼儿在活动中遵守一定的规则,在不断的重复训练后就形成了常规。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培养各种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幼儿一生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是集体教养的场所,如果没有必要的行为规则,教育教学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所以常规具有维持班级活动秩序地功能,具有提高学习效率的功能,也是支持和维系伙伴互动的基本准则。培养好的常规可以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在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和小朋友和谐相处。

 

(三)   良好常规提高安全系数,体现人文关怀

    形成良好的常规对幼儿的饮食安全和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洗完手不乱摸脏的衣裤和物品,教师做好桌面消毒工作,有助于减少肠道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很多人都会片面的认为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发生直接原因是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事实上,幼儿动作技能发展不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偏低是某些事故发生的诱因,因此,教师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幼儿经验不够,记忆力差,所以教师必须不断重复和强调,形成习惯。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就会大大减少安全隐患。此外,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间配合默契,及时预见不安全的因素,也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出去活动时,教师要一前一后在队伍的两头,眼光就可以顾及到所有幼儿,下楼梯时,要提醒幼儿手扶栏杆,一名教师要站在楼梯口,避免拥挤。玩大型玩具时,两名教师要分别站在容易发生拥挤的位置,及时调控全局,不可同时站在一个地方等。

但常规的制定要合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不能过分要求“循规蹈矩”,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如上课要求举手发言,但平时要为幼儿创造想说敢说乐意说的语言氛围。如游戏活动时教师不能成为独裁者,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意愿。在进餐时,要给幼儿适当的时间,不能盲目催促。在餐前餐中不处理不批评幼儿,不影响幼儿食欲。总之,常规的制定要和乎公正、民主、自由的伦理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