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操作式阅读在小班语言区的调整与跟进

(2011-11-08 19:12:20)
标签:

武康幼儿园

杂谈

分类: 优秀论文

操作式阅读在小班语言区的调整与跟进

 

武康幼儿园 郑琪

 

操作式阅读是让幼儿用操作的形式开展的阅读讲述活动。它将阅读内容分为背景和故事角色两部分,其故事角色可灵活、简便地在背景图上自由操作,让幼儿在情境鲜明的背景下,根据情节的发展,通过观察,操作角色来讲述故事,让幼儿在观察中描述,在操作中表达,在体验中学习。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进行操作式阅读是可行的。它能让小班幼儿很好地将语言、具体动作和实物相结合,通过让幼儿直接感知,自然表述。使幼儿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呈现最佳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式阅读将幼儿的手脚甚至全身都从固定的坐姿中释放出来,盘膝、跪坐、蹲站等都随幼儿讲述的需要而自由调节。操作式阅读边动手操作,边讲述故事的特点,也很适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它能让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手中的故事角色上,便于仔细观察,深切体验。

一、阶梯式指导,逐层提升

在对本班开展操作式阅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们不断调整目标,丰富材料、新增故事,跟进指导,分别经历了激发期、维护期和飞跃期三个阶段。

1.激发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发自内心地爱进语言区。我们运用操作式阅读,把讲故事和图片操作有机结合,把单一的翻书阅读变成富于情境和动态的操作中阅读,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维护期:维护幼儿的阅读热情,在摸索中不断改进。在宽松、自如的阅读环境中进行操作式阅读,充分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主动进入语言区的幼儿只有较固定小部分,其他幼儿的阅读热情又渐渐降温了,分析原因主要是两点:第一,操作材料种类少,反复讲一个故事,幼儿的兴趣递减;第二,幼儿的个体能力差异和喜好不同,影响幼儿对故事的阅读选择。因此,我们进行了丰富材料和新增故事等工作。

3.飞跃期:从模仿到创新是质的飞跃,创编语言又基于模仿和积累。在丰富的故事题材和有趣、多样的操作材料面前,幼儿的阅读热情再度高涨,而且切实地体验到了操作的趣味和阅读的快乐。孩子们不仅喜欢进语言区阅读,而且许多幼儿讲故事情感丰富、声情并貌;有的幼儿喜爱故事中的经典语句和词汇,经常会把它挂在嘴边或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幼儿学习语言的氛围很浓,这是一个学习语言的绝好机会,我们趁势重点调整语言区的阅读目标。

二、遵循原则,逐层深入

1.“最近发展区”理论原则

操作式阅读活动始终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原则,它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倡幼儿在“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下快乐学习。根据小班幼儿的语言、思维、操作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操作式阅读活动在故事内容的篇幅调整,操作材料的难易设计,阅读目标的分层制定以及个别词句的斟酌应用上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大胆实践。

小班年龄段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的;一面做,一面说,语言和行动似乎总是不分离。”新《纲要》指出:小班幼儿阅读的内容包括读图认字、理解语意、流畅阅读;强调要让孩子在充分感知和体验中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从被动“听故事”逐渐发展到主动“讲故事”。

操作式阅读是让幼儿从依赖成人阅读转变到独立自主阅读的有效推进方式。如:《月亮的味道》活动中,用一幅黑夜的背景图和一个可移动的月亮来激发幼儿开始讲述故事。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将月亮一步一步往上移动,请动物们相继出现、叠高、够月亮……其中有关邀请、讨论和描述的语言在幼儿操作动物时自然地运用。操作式阅读犹如给幼儿在听故事和看书讲故事之间设置了一个台阶,踏上这个台阶,幼儿就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啦。

2.可操作性原则

操作式的小班早期阅读深受幼儿青睐,但是要真正运用到幼儿的语言区,赋予其合适的教育意义,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创新。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始终将可操作性的目标放在首位。如:

1)优化操作材料。运用各种操作材料,在操作角色的形象、色彩、大小和动手操作方面不断改进,尤其是磁性的、棒式的、粘贴的操作材料等。方便的操作能让幼儿轻松操作,不因操作而分心停顿,而且不断的操作让画面不断地变化,促进幼儿的继续表述,让阅读连贯、流畅。

2)提升操作优势。我们精选阅读材料,并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适当改编,运用顺叙、反复、递进、顶真等文学手法,让幼儿在多次重复和层层变化的操作中积极参与,直观理解,在不断的动手动口中快乐阅读。

3)放松操作行为。倡导科学的早期阅读理念,以轻松、愉悦的氛围,大胆读图、主动操作、轻松享受阅读的过程,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包括读图认字、理解语意、流畅阅读)。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式阅读也不例外。我们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熟悉的阅读故事,从简到难,从先听故事再操作,到边讲故事边操作,直到最后进行自主操作讲故事,甚至是创编性的讲述。

《一朵小花》活动,在熟悉故事中,第一、第二个动物“出现”、“说话”、“离开”由教师边讲述,边操作,而对接着出来的动物“出现”、“说话”、“离开”的同类语言、操作都请幼儿尝试进行。第二遍复述故事时,可以请幼儿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边跟随老师讲故事边操作。等幼儿开始熟悉故事时,就鼓励他们自己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只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引导、帮助。刚开始阅读时要求不宜过高,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和操作规律后,幼儿可逐渐从容、流畅的进行阅读甚至创编。

三、以点带面,整体发展

自从语言区开展操作式阅读活动以来,小班幼儿进入语言区的热情不断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具体成效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激活兴趣,养成习惯

操作式阅读激活了幼儿早期阅读的浓厚兴趣。幼儿喜欢进入语言区,哪怕暂时不能轮到自己,也愿意在别的区域中等待机会,与离开语言区的幼儿交换;幼儿每天阅读的时间明显增加,阅读更加仔细,而且愿意反复多遍地进行操作阅读或者将语言区中的所有故事一个一个地阅读;幼儿能自然地进入各个故事情境,深入角色心理,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操作式阅读帮助幼儿养成了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如:阅读前的准备,阅读时的逐一操作,阅读后的材料收回都井然有序。在阅读前,幼儿能在安静的状态下进入语言区,选择阅读材料,并将故事的角色材料按出场的顺序一一排列,将背景图调至刚开始的状态;阅读时,幼儿能小心的轻拿、轻放或者移动那些操作材料,能按故事的内容逐一取对应的故事角色;讲完故事还不忘及时整理收回角色材料。整个阅读过程,幼儿都是在一个安静、温馨、富于情境的氛围中自主进行的。他们阅读故事非常投入;他们对操作材料十分爱护;同时也学会了关心他人,轻声协商……

2.自主选择,意图明确

操作式阅读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身体姿态,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自主选择阅读的形式。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材料操作的方位和形式所需不同,幼儿能自由选择跪坐、蹲、站立等姿势,并且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自然调节;语言区有多则故事供幼儿选择阅读,并根据需要不断增添新故事。幼儿在选择故事时,有的是因为喜欢可爱的角色,有的是因为喜欢其中的好听词句,有的则是一个一个故事轮着阅读,舍不得落掉一则;语言区也是一个小群体,幼儿在这个群体中能自主选择阅读的形式,如:独自操作阅读,观看等待同伴阅读,合作跟读等。根据自己对故事掌握程度的不同,阅读形式喜好的分别和在同伴中的交往能力的差异,幼儿能自主选择阅读的形式。

幼儿阅读活动的意图十分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要怎么说。明确的阅读意图让小班的幼儿也能在语言区安静、耐心、有序地进行自主阅读,此时的教师只作为幼儿阅读活动的最好观察者、支持者和适时的引导者、鼓励者,在这里,幼儿完全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3.语言发展,积极创编

操作式阅读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促使幼儿大方、流畅地自主讲述,敏感、新奇地感受某些词句,恰当、灵活地运用词句,积极、巧妙地迁移创编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面对简洁生动的操作材料,幼儿能大方、流畅地进行自主讲述。如:《月亮的味道》故事中的片段:海龟爬到山顶(幼儿操作),幼儿边看操作结果边讲述:“海龟还是够不着,就叫来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就成功了。’”接着,幼儿取大象站到海龟的背上。幼儿以操作后的现象进行语言描述,又通过语言刺激下一步的动手操作。操作一次变一次,变一次就说一次……等到操作结束了,故事就讲完了。阅读整个故事,操作不断,讲述连贯,幼儿对阅读充满了自信。

操作式阅读活动中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对词语和短句的敏感性突现。他们喜欢寻找动听、优美的词语和短句,当自己得到一个好听的词语或一句优美的话时,就像获得了心爱的玩具一样喜悦、激动。幼儿的词汇量也急剧增加。如:《小熊醒来吧》故事中的词语:蹦蹦跳跳、一摇一摆、慢慢悠悠等,幼儿在讲述的同时还投入的用肢体动作贴切地感受表达。这种对词句的敏感态度大大促进了幼儿对词语和短句的灵活运用。幼儿乐意将故事中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相互迁移。如:当幼儿进行“拔”“拉”动作时,自然地运用《拔萝卜》中的号子“嘿呦、嘿呦拔萝卜,嘿呦、嘿呦拔不动”当幼儿在相互鼓励,不要懈气时,会马上学着《月亮的味道》中的鼓励:(再来一次,)“说不定我们就成功了!”

在对词句的运用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巧妙的迁移和积极的创编。小班幼儿操作式阅读中的语言简单、重复、易理解,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词句创编。如:《一朵小花》在原文中描述小花“她小小的,黄黄的,闻起来有一阵淡淡的香味。”幼儿在散步时发现刚出芽的植物嫩嫩的,还学了一个新的词语“清香”,就将上句创编为:“她小小的,嫩嫩的,闻起来有一阵淡淡的清香。”句子结构不变,句意不变,用词更书面化,讲述体现更深的情感元素。

总之,在操作式阅读的实践中,幼儿学会了自主阅读,乐于大胆讲述,而且主动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它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化了幼儿对阅读的深情体验而且将幼儿成功的阅读经验自然地向各类形式的早期阅读辐射。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阅读活动中真正地享受阅读,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3.陈定儿.点亮童心——幼儿园文学整合教育研究成果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

4.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

5.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幼儿园课程指导——小班.新时代出版社,20021

6.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