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德清县实验幼儿园 仲飞飞
摘要: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他心理发展有更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对于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做出阐述。对于教师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形成、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的影响进行简要论述与思考。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应尽量避免运用方言和消极的语言,要运用亲切的语气使用普通话和幼儿交流。
关键词:教师语言, 幼儿语言 , 影响, 学习
,认知
引 言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言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没有语言,怎么当好幼儿的指路明灯。幼儿园相对于其它阶段的教育来说,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口语使用特别多,这是由于幼儿阶段独有的特点决定的。
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深受幼儿的喜欢,其组织的活动之所以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他们有丰富的知识之外,纯熟、优美的语言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语言可以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语言对幼儿成长的具体影响作用
1.教师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教师语言对幼儿成长有较大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无疑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学习的范型,幼儿对老师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甚至某种口头禅都非常敏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与幼儿的交往中,还是在正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客观上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教师语言使用得当,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正确运用词汇、语调、语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
幼儿入园以后,环境发生了变化,活动的场景、交际的对象都与在家不同。在幼儿园,孩子与老师之间言语的交流最为频繁。幼儿从老师的语言中学习和理解了幼儿园的活动规则,从有意识地听到听懂老师的指令性的话,再到学会按照老师的指令参与活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从只会用简短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回应老师发起的谈话,到自己学会提问题、主动发起与老师或同伴之间的对话、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只会模仿老师的言行、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被动参加游戏,到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通过协商主动改变规则玩游戏……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
教师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有时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有时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包括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和行为要求,学习些规范性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交往规则,纠正语言错误。例如:我们在幼儿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某一幼儿不小心撞了另一幼儿时,教师会提醒这位幼儿:“明明,你应该对双双说什么?”“对,应该说‘对不起’。教师语言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明确的意识。教师说话的语气、风格等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幼儿所习得。例如:幼儿经常会和小朋友玩“上课”的游戏,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小朋友们,现在是我们学本领的时间了……我看哪个小朋友坐得
好……哪个小朋友坐得正,我就喜欢她,给她一颗五角星……”从幼儿的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到教师的影子,很明显这不是教师有意识教的,而是幼儿无意间自然获得的,也就是说,这时教师语言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教师语言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幼儿与环境中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言语交流在其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向幼儿传递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幼儿认知学习和思维过程,影响幼儿思考问题、表达思想、判断和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并能促进和提高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教师的语言能直接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注意,使他们有选择地感知观察对象。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些话:“今天啊,我要给小朋友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看一看这是谁啊?”“请小朋友看这幅画。”教师的这些语言都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幼儿产生兴趣。例如:“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两幅图哪些地方不一样?”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不一样的地方”,而对“一样的地方”不会关注;听到“看看这个小房子是用哪些几何图形拼起来的”要求之后,幼儿会去找房子中有什么“几何图形”、有几个,而不会顾及这些几何图形的“颜色”或“大小”。所以教师语言对幼儿认知发展有着密切地联系。
3.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
“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试想,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还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4.教师语言对幼儿情感态度形成的影响
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为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通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可能让一位小女孩向同伴炫耀一个上午,幼儿表现好时一句“你表现真棒”可能使这位幼儿以后表现更棒。教师经常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如果在获得语言支持的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微笑、点头、注视以及抚摸、拍头等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更会感到极大的温暖、关爱和信任。
例如:在家长开放日结束的时候,奇奇突然哭了起来,我的搭班老师斯老师走到奇奇面前,对她说:“怎么了,奇奇?哭什么呀?”
奇奇没有说话,看到斯老师似乎更觉得委屈,肩膀不停地抖动着。斯老师拿出纸巾帮她擦泪水,奇奇喊着要妈妈回来,不让妈妈走,斯老师就说:“奇奇最乖了,不哭了我让妈妈早点来接你好吗?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很勇敢的,忍住,不哭!”在斯老师的安抚中终于稳定了奇奇的情绪,使她感到,尽管妈妈不在身边,一样对自己好,幼儿园和自己的家一样安全。
5.教师的语言还会影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除了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无疑是学习兴趣产生和保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幼儿爱听、乐意听,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幼儿的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幼儿对幼儿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也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
教师的活动指导语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先让孩子听听某动物的哭声,然后,教师请孩子猜一猜是谁的哭声,发生了什么事情?用音乐环境创设了一个活跃的活动情境。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
教师运用语言手段应该注意的事项
1.教师不要使用不良语言
从教师的语言中,幼儿可以直接获得新的词汇、句式,学会理解生活指导性语言,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和技能。但是,教师不良的言语表现则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坚持说普通话有利于幼儿学习普通话、养成用普通话回答教师的问题,但教师在活动中无意识地使用方言则有可能降低幼儿学习普通话的热情。缺少变化的、内容贫乏的语言也缺乏对幼儿注意倾听的吸引力,不利于幼儿从中获得新的信息。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对幼儿产生重大的榜样作用,从而更加主动地发挥语言的榜样作用,而避免和消除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2.教师不要使用消极性语言
教师消极性的言语则会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园教师常见的消极性的话有以下几种:对幼儿人格进行攻击的话,如“你怎么一点都不懂道理呢”“像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第一次见到”等;轻视和嘲弄的话,如“这个都干不了,你还会干什么”“你真是个小少爷”等;刺激幼儿自尊心的话,如“你能不能老实一点,怎么像个猴子”“你的耳朵长到哪儿去了,连我说的话都没听见”等。教师若运用此类消极性的语言,那么幼儿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也许原本活泼外向的性格就会变得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就会失去孩子原本的童真。所以在教师应运用亲切的语气和幼儿交流,避免运用消极性的语言。
3.教师运用激励性语言不要模糊
“你很聪明!”“你一定能成功!”“你是最棒的!”等类似的激励并不能让幼儿明白他哪里聪明,为何能成功,怎样才是棒的。这类模糊的激励性语言如果经常出现,还很容易让幼儿觉得不真实。所以,对幼儿的激励性评价,一方面,一定要具有真实情感,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另一方面,避免模糊,应当让幼儿明白他究竟哪个地方受到了激励。如当幼儿问题答对了,教师不能简单地说“你真棒”,而是指出棒在哪个方面——“你说得真流利”“你的想法真奇特”“你的确很会思考”等,教师激励性语言要明确,这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语言的效用。
总之,教师语言的恰当运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学语言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懈的努力,从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力求使自己成为真正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
王乃正,《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策略》, 幼教科研导刊 2002/12
[3]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95
[4]
周兢,《学前教育研究》,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1):112
[5]
张明红,《幼儿语言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