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镜子的秘密
(2011-10-31 10:25: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优秀案例 |
镜子的秘密
德清县中心幼儿园
背景:
“认识镜子”这一活动是《光的秘密》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子活动,镜子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但孩子对镜子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它隐藏了多少秘密呢?因此,我们结合《光的秘密》这一主题,开展了对镜子的探索活动。
案例描述:
今天早上安排了“认识镜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反光作用。可是天公不作美,整个上午太阳都没有从乌云里钻出来,我便交给幼儿一个作业:“休息天如果外面出太阳,自己到太阳光下玩一玩镜子,你发现了什么?下星期回来告诉老师”。这一活动就告一段落。不巧,下午太阳出来,而且阳光灿烂,幼儿午睡起床后,不知哪个孩子喊了一句:“出太阳了,冯老师我们要玩镜子。”我一想也好,回家后不一定每个幼儿都参与。我把下午的第一个体育活动改为玩镜子,本意想引导幼儿发现镜子在阳光下能把光反射到另一处地方,可是当幼儿拿着镜子来到户外的场地上时兴奋极了,都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在我的一再强调和要求下,有几位幼儿去做了,不过没一会儿又玩别的了。我看到幼儿拿镜子在照花草树木、大型玩具等,而且玩的很开心,我想还是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吧。大概早上在室内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探索的缘故,幼儿玩的很起劲,还不时向我报告他们的新发现:“老师,我把镜子很近地对着那盆花时,镜子里只有出现两朵花,我把镜子拿得很远再照,镜子里出现了整盆花。”“老师,我把镜子在太阳光下照一照,看到三楼的墙上有一个光点,把镜子动一动,这个光点也动一动,后来娇娇也和我一样,最后两个光点碰在一起变成一个了”……听着幼儿这一个个的发现,我想还好刚才没有硬要他们按照我的计划,不然这么多的新发现就要被我抹杀了,而且幼儿也显得被动。
分析与反思
和教学转……。通过对新《纲要》及《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的学习,让我了解了新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兴趣,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活动“方案”。教师的设计虽然从幼儿的角度为出发点,但不管多少总是掺杂着成人的主观想法,再加上人为因素、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活动过程。而且有时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太小,不太懂,一股脑儿地把我们所知道的全倾注给幼儿,让他们脱离天真的世界,有时因幼儿的不接受还大动肝火。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欣赏儿童,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潜力、儿童的财富,我们的教育急不可待地试图使儿童早日脱离童稚状态,催促他们尽快进入成人的世界。
儿童的世界充满了梦想,他们是在自己好奇心的驱动下,动用自己全部身心和力量,以自己的生命热情,用图画、雕塑、歌唱和各种“语言”来描述他们的世界。新《纲要》要求培养的是具有探索精神和独立见解,同时又善于与同伴相互协商的人,就像玩镜子,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比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管从幼儿的情绪、整个活动气氛还是活动的效果来说都好。它既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尊重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让每位幼儿在不同的操作中获得了不同的知识,再让幼儿进行交流,幼儿掌握得较轻松。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纲要》中提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教师作用和角色的定位符合当今世界幼教发展的潮流,所以教育活动是围绕着儿童开展的,人是教育的中心,应当正确地对待他的情感世界,正确地对待他的周围环境,教育和教学过程是自始自终充满真情实感的过程,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接近教师,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这太重要了!
幼儿兴趣的延伸: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镜子的探索兴趣仍旧很高,于是我们将镜子投放到了区域活动中,让孩子在自由时间里继续探索。另外我们还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供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做记录。幼儿通过“玩镜子”活动,除了观察到了镜子的秘密外,还逐步的发展到在生活中探索这类科学现象,并主动记录,每次区域活动后都有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讲给老师和同伴听。
通过这次活动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到了启示,在活动中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需要我们老师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洞察幼儿的兴趣点从而实施相应的措施,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契机,这将对培养幼儿全面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