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青浦老城厢10【青浦城隍庙】

标签:
青浦盈浦街道城隍庙青浦教案沈恩 |
分类: 宗教场所 |
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青浦老城厢 10【青浦城隍庙】
青浦城隍庙:
青浦城隍庙位于青浦区公园路650路,这里曾是青浦城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
青浦城隍庙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有头门、戏台、大殿、后殿、寝宫等建筑。清乾隆十年(1745年)起,由青浦知县乔式祖于庙东大殿东侧募资修建了了觉堂、得月轩、歌熏楼等,供香客小憩。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青浦乡绅发起,在粮税、地了税项下每亩加一文,集款扩建园林,初具规模,取名“灵园”,又有"一文园”的俗称,成为城隍庙的附属园林,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易名“曲水园”,城隍庙和曲水园乃成一邑胜境。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庙内大部分建筑被清军和华尔洋枪队的炮火所毁。光绪十年(1884年)庙与曲水园次第修复。解放后,城隍庙被改作他用。直到2003年重归宗教局管理,修葺一新后的城隍庙重新对信众开放。
青浦城隍庙城隍爷:
初建成时,青浦的城隍神是谁已无据可考,直到明崇祯六年(1633年),皇帝敕书:“朕闻生为直臣,殁有明神,御灾捍患,维持奠安,茲特封尔为江南府青浦县城隍显灵伯”,即赐封已故四川布政使沈恩为青浦的城隍爷。
沈恩,字仁甫,上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后任刑部主事,许授四川布政司左布政使,祖孙三代都是明代的官员。沈恩为官淸廉,颇有政绩,“居官称任,藩宣著绩,功在社稷”,生前就多次受到明正德(1506—1521年)和嘉靖(1522—1566年)皇帝的嘉浆,沈恩死后,明朝的帝王对于他的功绩依旧念念不忘,把对他的追念和肯定延续到了他的子孙头上,并在賜封他儿孙的圣旨上对他大加赞扬。直到六十年后,崇祯封他为城隍神。
有关赐封沈恩本人的圣旨已无存。但颁给沈恩子孙的两幅圣旨所幸尚存,现存于青浦区博物馆内。
青浦教案: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alterHermyMedhurst)等3人,违规泊舟至青浦,在青浦城隍庙前进行传教活动。当时有万余名漕运船民滞留青浦,船民围观洋人中,传教士手杖无意中伤人,群众持篙问罪,双方遂起冲突,3个英国传教士被殴打。青浦县令急忙护送传教士回沪,上海道台也答应麦都思捉拿“肇事者”。结果其中十名船民被抓,3个被打的英国人得到300两银子的赔偿,英国的租界也扩大了两倍多,史称“青浦教案”。
“青浦教案”开“教案”赔偿方式的先例,以后在中国发生的教案事件都参照此方式解决,青浦城隍庙由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屈/辱历史见证地之一。
交通:
青浦9路到公园路城中北路站。
青浦11路、17路、19路等到城中东路宝庆街站。
看点:
青浦城隍庙(区级文保)。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青浦老城厢、朱家角。
宝庆寺、梓树(100年)
万寿塔(市级文保)。
曲水园(市级文保)及古树名木群。
青浦博物馆。
泰来桥天主堂(区级文保)。
崧泽古文化遗址(国级文保)及博物馆。
照片拍摄于2019.03.30
无“上海的记忆”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