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青浦老城厢9【小西门街】

标签:
青浦盈浦街道盈中乡小西门街小西门明清风貌街 |
分类: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
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青浦老城厢 9【小西门街②】
“盈中”名称由来及历史:
以地处西大盈港(赵屯浦)和东大盈港(大盈浦)中段而得名。
盈中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城厢区万寿、盈中两乡。1958年,属青浦城厢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城厢人民公社所辖的部分区域,建城东人民公社、城西人民公社、香花人民公社。1980年,城西人民公社更名为盈中人民公社。1984年,改盈中人民公社为盈中乡。1996年,撤销盈中乡建制,盈中乡整建制村全部划归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管辖。1997年,新建上海青浦工业园区农村工作委员会,管理园区下属各村行政事务。2000年,撤销青浦镇、环城镇建制和上海青浦工业园区农村工作委员会机构,所辖区域建立新的青浦镇。2004年,撤销青浦镇建制,所辖区域新建夏阳街道、盈浦街道,原青浦老城厢地区和原盈中乡大部分地区属盈浦街道。
小西门街:
据《青浦地名志》记载:小西门街位于青浦老城厢原小西门外,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护修石驳岸辟碎石街,故名。由此街景赵屯浦可达苏州城,旧称来苏街。有住户105户,楼房20幢,平房8幢,砖木结构。在小西门街两侧还分布着一些弄堂,如小西门街116弄(熊家弄)、小西门街122弄(小西门弄)、小西门街52弄(茅正泰弄)等,均在2004年旧城改造中拆除。
小西门街原隶属于盈中乡城西村,是最靠近青浦老城厢的行政村之一,在设立城西公社(后改为盈中公社、盈中乡)后,城西村小西门街一带作为乡镇一级机关驻地。从90年代起,又被作为青浦老城区扩张的地区,城西村辖区土地不断被征用、开发。进入21世纪后,青浦城区开发战略有所改变,改为向东发展。
万福桥:
万福桥,旧名高桥,位于小西门街小西门关外,原城西村2组、3组之间的西门江上。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里人王裕来等筹建,后仅存桥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桥座上架水泥板代之。现已修复。
小西门明清风貌街:
小西门明清风貌街,由二十多组明清和民国建筑风格的建筑群组成,重现青浦市井繁荣。曾是传统民间文化复兴和创意文化再生产的园区,后因经营问题,停滞多年。现经改造,成为青浦小有名气的休闲娱乐特色街区。
目前完成的是一期工程,西面占地约15000平米的二期正在规划中,初步规划为带有多幢乡村别墅及现代化宾馆和会议中心的多功能区域。等到完成时,小西门明清风貌街一期和二期将成为青浦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
交通:
青浦2路、5路、11路、17路、19路等到城中西路卫中站。
看点:
小西门街、万福桥(文保点)。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青浦老城厢、朱家角。
宝庆寺、梓树(100年)
万寿塔(市级文保)。
曲水园(市级文保)及古树名木群。
青浦城隍庙(区级文保)。
青浦博物馆。
泰来桥天主堂(区级文保)。
崧泽古文化遗址(国级文保)及博物馆。
照片拍摄于2019.03.30
无“上海的记忆”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