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浦东新区张江镇——艾氏民宅

标签:
浦东新区张江艾氏民宅艾可久艾家圈 |
分类: 文物、古迹 |
探寻浦东新区张江镇——艾氏民宅
艾氏民宅:
艾氏民宅位于张江镇中心村养正宅61号,由艾氏家族第十四代祖先艾鑫建造。房屋初建为四合院形式,后又加建两侧厢房与正面偏房。目前艾氏民宅内居住着艾氏第十八世孙艾民言、顾水娣夫妇,屋内存有一些明清时期的家具,正房内悬挂宣统元年十月题字的匾额《恒心堂》,也有100余年历史了。房屋门窗方格内采用牡蛎壳采光,四周有多株百年古树被挂牌保护。房屋采用包檐的做法,扩大室内空间。2003年3月19日,被公布为浦东新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艾氏家族名人及与艾氏相关的地名:
艾可久:
艾氏始祖艾孔,以族大支繁迁徙各地。明洪武初年始迁祖艾舟梩,先至南京,继至松江。二世祖艾升迁上海三林塘,三世祖艾芹徙上海城内艾家弄。四世祖艾洪、五世祖艾元美。元美子艾可久为六世孙。
《上海地方志》记载:艾可久(1525—1593年),孙桥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授太常博士,擢升南京御史,巡视上江,弹劾权贵。任湖南衡州知府时,下属各县要增加高税,久竭力反对,并缓征租税,积极办学。累迁江西参政,改革田税,赈济饥民。秦藩同族人放纵姿横,久即绳之以法,宦官遂从此敛迹。后由山西入京为南太常卿,晋级为通政使。死后,民众为他建祠。神宗皇帝赐葬孙桥故里艾巷桥(艾氏民宅屋后的三灶浜北),这座艾可久坟墓成为浦东乃至上海的有名的坟墓之一。
从老宅中走出的近代知名人物:
目前老宅内居住的是艾民言老人,他是艾可久的第18代子孙。
艾民言父亲艾中唐,排行老三,1912年生,27岁因病过世。
艾民言大伯艾中仁,解放后任川沙县副县长。
艾民言二伯艾中全,原zhongyang商业部物价局局长,guowuyuan物价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艾民言四叔艾中信,中国著名油画大师,zhongyang美院副院长、油画系主任。
艾家弄:
艾可久在任南京通政使时在上海城内(南市老城厢)虹桥购地建宅,被人们叫作“艾家宅”。艾家老宅相当于今天南市老城厢内虹桥路54弄和艾家弄2-68号,占地约3亩。现存建筑已经面目全非。艾家弄66-68号在老宅之西,是清道光年间添加的。今天,这里的艾家弄就是因艾家宅而得名的。
艾镇:
明隆庆三年(1569年),艾可久父亲艾元美病逝。艾可久嫌祖坟区域狭小,于是在现在杨高南路北艾路一带大兴土木建立新墓区,于是这里就被叫作“艾家坟”,艾镇就因此而起名。《三林乡志》记载:“明通政使艾可久及祖洪、父元美墓,均在十七保十二图,今属南汇。惟可久孙、中书舍人艾廷机墓葬副八图。”艾家坟一直到解放后尚保存完好,艾氏后人对祖坟颇为敬重,但艾氏坟作为“四旧”被毁了,原来坟内的石人、石羊、石狮等去向不明。现在,艾家坟已经没有任何遗存了。
艾镇在民国时期镇上即有艾镇小学。有南北向沿中汾泾的石阶斯盛路,北通六里桥、南码头,南可抵甘露庵、胡家行(属三林境地)。往西有艾杨路(艾镇至杨思桥),也为石阶路。镇上自北而南一条街私营店铺鳞次栉比,有打铁店、松柏堂中药店、熟食店、茶馆(3家)、杂货店(多家)、肉庄(2家)、咸肉咸鱼店、成衣铺(2家)、理发店(3家)、豆制品店(2家)、米庄、小饭店、圆作店、方作(棺材店)、竹器店、馒头面食店、轧花絮店等。1957年,杨高路、浦三路相继筑成,交汇于艾镇。自此,艾镇商业老街开始衰落,部分私营店铺歇业,小部分公私合营后迁至六里桥或浦三路。20世纪60年代中期,艾镇仅存1家国营粮食店、1家供销社的商店、1家中药店。镇上居住的大部分为农户,分属艾东大队第5、第6两个生产队。至此,艾镇老街已无昔日农村商业小集镇的面貌。
交通:
615路到三灶路孙塘路站。
看点:
中心村艾氏民宅(区级文保)、桂花(100年)。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川沙老城厢。
张江老街:太平桥、众安桥、新西街杨氏住宅、江东路新式里弄(均为2012年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
钱万隆酱园旧址及广玉兰(100年)。
碧云净院。
孙小桥老街。
新丰村银杏(500年)。
唐墓桥天主堂(市级文保)。
照片拍摄于2018.04.08
无“上海的记忆”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