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徐汇区长桥街道——长桥老街

标签:
徐汇长桥街道长桥老街长桥南街裴氏住宅 |
分类: 乡村集镇老街 |
探寻徐汇区长桥街道——长桥老街
“长桥”名称由来及历史:
长桥集镇位于今长桥街道罗秀路龙川路路口附近(原隶属龙华乡)。
原长桥港横贯镇北,南宋隆兴年间(1163年—公元1164年),巨富张百五建清和桥,上海立县后,桥北归上海县,南属华亭。桥联上海、华亭两县,故又名长桥,地亦以此得名。
清嘉庆年间(1760年—1820年)赖棉业兴,称长桥市,集散四乡棉花、布匹。民国26年(1937年)有店铺、花行三四十家。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日伪在镇南设“清乡”封锁线,拆除清和桥,市面剧衰。抗战胜利后,桥修复,商市渐苏。1949年有商店39家,从业人员81人,其中烟什店8家,米店5家,豆腐店4家,鲜咸肉庄、鲜咸鱼店和茶馆各2家。另有轧花厂1家,从业人员3人。陈万兴铁店的铁鎝、芦壳剪刀远近闻名。1950年有商店46家。1956年,集镇北兴建长桥新村,商业北移,市况大逊。70年代,开淀浦河,毁长桥,填长桥港,横街改作机耕路,市面更为冷落。到2000年后仅存长桥南街,有1家商店。居民近300户、1000余人,多为农户。
清末民初,长桥皮影戏颇有盛誉。
2014年,长桥集镇最后的长桥南街地块也列入徐汇区旧区改造,启动动迁工作,目前该地块动迁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2018年《长桥南街旧区改造项目(暂名)方案公示公告》规划图显示,该地块将建成为商品住宅区,其中长桥南街的文保点“裴氏住宅”将落架迁移后仍保留在长桥南街地块内予以保护。
长桥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1983年前,长桥地区隶属上海县龙华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在长桥地区组建长桥新村办事处,辖长桥镇、港口等8个居民委员会,归上海县龙华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上海县龙华乡全部、梅陇乡、虹桥乡所辖部分区域划归徐汇区管辖,长桥地区也随龙华乡划归徐汇区。1985年,析出龙华乡所辖的今长桥街道和凌云路街道区域,新建长桥街道。1996年,析出长桥街道所辖的老沪闵路以西区域,新建凌云路街道。2004年,为配合上海南站建设和周边地区长效管理,辖区范围进行局部调整。
交通:
56路、731路、755路、804路、820路、闵行20路等到罗秀路龙川路站。
看点:
长桥老街(南街)、裴氏民宅(文保点)。
周边看点:
上海植物园、黄母祠(市级文保)。
上海中学:龙门楼(区级文保)、先棉堂(区级文保)、大礼堂(优秀历史建筑)、枸骨(100年)。
上海小学:行知堂(文保点)。
华泾:邹容墓(市级文保)、黄道婆墓(市级文保)及纪念馆、刘三故居(文保点)、宾贤桥(文保点)、宁国禅寺、桂花(100年)、银杏(300年)。
照片拍摄于2014.03.15
无“上海的记忆”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