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徐汇区田林街道——小闸镇老街

标签:
徐汇田林街道小闸镇小刀会黄狼南瓜 |
分类: 乡村集镇老街 |
探寻徐汇区田林街道——小闸镇老街
“小闸镇”名称由来及历史:
小闸镇位中山西路、宜山路相交处南侧,原隶属上海县虹桥乡小闸村,是虹桥乡下属2个集镇之一。1984年,由上海县划归徐汇区,后由田林街道管辖。
小闸镇的名称来源于蒲汇塘河上的一项水利工程。历史上,肇嘉浜、蒲汇塘、漕河泾三条河浜在今小闸镇附近形成”抵足并流”格局,蒲汇塘水往南通过穆家塘可达漕河泾,往东通过支流水域直接进入肇嘉浜,成为上海南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据《上海县志》记载:“清咸丰九年(1859年)筑堰堵港,以阻浑潮,久之俗称小闸,以区别与龙华口所筑坝堰。过往船只在此装卸货物,渐成集镇。”
小闸镇街道呈“丁”字形,街宽不足3米,旧为石块街面。1949年有商店28家,从业人员62人,其中烟什店3家,米店、药店、豆腐店和灰砖砂石店各2家。另有饴糖坊1家,从业人员7人。
1980年改建成混凝土路。小闸桥为镇中心,宽仅3.5米,南北跨港,接小闸街。街两旁大多平房,屋宇低矮。1984年有二至三层居民住宅及六层新工房各2幢。1984年有茶园、煤炭、百货、烟什、理发和菜场等七八家商店。有居民396户、1246人,苏北籍居民居多。
小闸镇的特产农产品——小闸黄狼南瓜,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已驰名。小闸黄狼南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单只南瓜重约1.5千克。瓜形呈长棒锤形,顶部略膨大,横置地上,酷似黄鼬(上海俗称黄鼠狼或黄狼),故名为黄狼南瓜。
小刀会与小闸镇:
小闸镇还见证了历史上一场大事。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福建厦门成立了民间秘密团体——小刀会。1851年小刀会传入上海后,迅速发展壮大。在1852—1853年间,上海小刀会先后占领了上海多个县城,但后又被清军重新夺回。
清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与驻沪外国势力、地方势力相互勾结,包围和攻打小刀会驻守的上海县县城(今南市老城厢)。小刀会在坚持数月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被迫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初一(2月17日),弃城突围。2月18日,首领刘丽川率领一支起义军,到达上海近郊的虹桥小闸镇附近,被前面的蒲汇塘河拦住了去路。在与后面追击敌人激战中,首领刘丽川等在小闸镇壮烈牺牲,还有小部分起义军突围后继续西进,后参加了太平天国军。
上海小刀会虽未成功,但狠狠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交通:
轨交3、4、9号线到宜山路站,步行前往。
看点:
小闸镇老街。
周边看点:
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保护群(徐家汇天主教堂)(国级文保)。
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保护群(徐家汇源)(市级文保)。
龙华塔(国级文保)、龙华寺(市级文保)、牡丹*4(160年)。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国级文保)。
漕溪公园及古树群。
宋庆龄陵园、宋庆龄墓(国级文保)。
番禺路文保建筑及优秀历史建筑。
小闸镇老街——小闸镇1#桥,通往中山西路的小闸镇街,两边已建起高楼大厦
照片拍摄于2015.06.21
无“上海的记忆”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