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宝山区张庙街道——庙行纪念村牌坊、无名英雄纪念墓

标签:
宝山张庙一二八纪念路无名英雄墓庙行纪念村 |
分类: 文物、古迹 |
探寻宝山区张庙街道——
庙行纪念村牌坊、无名英雄纪念墓
“庙行”名称由来及历史:
庙行镇原是小集镇,相传元末明初,周巷村域内鹅艬(chán)河畔建有泗漕庙,称泗漕庙,亦称水漕庙(“泗”与“水”,沪语同音)。供奉30多尊菩萨,庙院内有三进大殿,两棵高大银杏树,香火极旺。清乾隆《宝山县志》、清光绪《宝山县志》均有记载。庙旁有一个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进出小路为庙巷。民囯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囯&民革&命jun十九路jun在庙巷英勇抗战,狙击曰jun进攻,取得阶段性胜利,史称“庙巷大捷”。当时战地记者误将“庙巷大捷”写成“庙行大捷”(“巷”与“行”,沪语同音),自此之后,就一直沿用“庙行”作为地名。
庙行地区行zhèng区划沿革:
1959年,分属先锋人&民公&社、新桥人&民公&社;1961年,建庙行人&民公&社;1⑨80年,复建吴淞区,所辖部分区域划归吴淞区管辖;1⑨84年,改庙行人&民公&社为庙行乡,所辖部分区域划归闸&北区管辖;1993年,撤销庙行乡建制,所辖区域建立庙行镇;1996年,庙行镇所辖的共&和新路以东区域划归通河新村街道、泗塘街新村道管辖;1997年,庙行镇所辖的共康路附近0.73平方千米土地划归闸&北区管辖。
庙行纪念村牌坊:
庙行纪&念村牌坊位于一二八纪&念路28nòng锦辉绿园南门东侧,是1座钢筋水泥牌坊。
牌坊建于中&huá民囯1932年。因“一二八”淞沪抗战造成房屋摧毁,许多灾民无家可归。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分别在庙行、大场、高境、马桥等地捐建纪&念村,为劫后余生的灾民提&供住房,同时建纪&念牌坊,庙行纪&念村牌坊是其中之一。原庙行纪&念村内建有6排72间平房,分给因战争造成无家可归的72户灾民。村庄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被曰jun部分zhà毁,牌坊幸存。
牌坊字碑处有正书阳文题刻:“庙行纪&念邨”坊名。在牌坊正间立柱上分别正书阳文题刻有“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捐”及“中&huá民囯二十有一年壬申”字样。该牌坊现今保存状况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2003年公布为宝山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现保存状况较好。
无名烈士纪念墓:
无名英雄纪&念墓是宝山区的抗曰战争纪&念地之一,位于共jiāng路668号泗塘二中校园内。是纪&念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牺牲的三千忠烈将士的公墓的遗址。1⑨84年公布为上&海市抗曰纪&念地点。
民囯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曰,“一二八”淞沪抗战bào发,上&海jun民奋起抗战。囯&民革&命jun十九路jun和第五jun在蔡廷锴、张治中的指挥下,坚守一个多月。庙行一带战斗最激烈,伤王最多。在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的倡议下,集&资24万元。宝山各&界捐地30亩,建墓树碑,以昭其勇。庙行无名英雄纪&念墓于民囯二十五年“一二八”事变4周&年公祭前落成,墓约三四层楼房高,三层是台基,墓内装烈士衣冠石椁,墓两旁有旗杆。墓正中石碑上刻有“义薄云天”四个大字。民囯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无名英雄墓为曰jun用zhà&yàozhà毁。19⑨8&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建纪&念碑。
交通:
庙行纪念村牌坊:172路、749路、845路、951路等到爱辉路一二八纪念路站;
无名英雄纪念墓:159路、749路、845路、951路等到共江路爱辉路站。
看点:
庙行纪念村牌坊(区级不可移动文物)、无名英雄纪念墓(市级文保)。
周边看点:
张庙一条街、施恩堂。
殷高西路:高境庙纪念村牌坊(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长江路:吴淞煤气厂旧址(三普文物点)、上钢一厂旧址(三普文物点)、玻璃博物馆。
三泉路:银杏(150年)。
照片拍摄于2013.10.28
“无名英雄墓遗址”照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