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富养

(2023-04-08 21:34:50)

这么些年来做班主任教学语文,很多时候其实还是很注重成绩。有时候真的是下意识的,因为想着让每个学生把作业交上来便会不停催,反而让自己变成自己都讨厌的家伙,更别说那些精力充沛想着到野外去撒欢的孩子了。成绩真的和成功挂钩吗?

其实不然,每个人成功的条件都是不同的,有些人进步快,有些人进步慢。曾经听过一句话,一个人不可能方方面面都优秀,而只是优秀一个方面就可以了。

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点,老师发现和惊喜肯定,而相比之下,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孩子数学考了100分,他们会惆怅地看着孩子:“为什么英语不能像数学一样,考个满分”孩子喜欢历史,他们依旧会不满地看着孩子:“又不是主科,考那么好有什么用?”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始终看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99分不好,因为还有一分没有得到,不然就能得满分,那一分是粗心大意,要严格避免。慢慢地,孩子自己也会养成这样一个挑剔和苛刻的眼睛,始终盯着自己的不足,没有信心。人的生命是有磁场的,如果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会慢慢拖慢自己的气运,因为一个懂得自己优点的人,会拥有自信和快乐。相反,紧紧盯着自己缺点的人,无论客观条件多么优秀,也会越来越自卑。就如同庄稼一样,如果一心盯着别人田地里的稻谷长势如何,水温如何,稻苗如何,一心盯着别家的,是完全不会对自家的有什么好的帮助的,甚至看着别人家的太好,一不小心忍不住,拔苗助长,把自己家的禾苗提前给拔高了,欲速则不达,最后反倒适得其反。孩子可能最后变成孤独的嫉妒者。偏执地在“你好我就坏”和“我好你就坏”间二选一。而反过来看芬兰的孩子,从小不被灌入“竞争”的意识,专注自身,反而能看见别人、欣赏别人。打心里理解“你好我好,而我们不同”。

成长过程中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只有“一直强过所有人”时,我才有存在感。一旦别人比自己优秀,就觉得自己好像不存在了。这种不存在简直太可怕了,混合了嫉妒、痛苦、焦虑、恐惧等种种感受。

因为人不可能永远都比别人强,别人总会有过人之处,如果每天焦灼地盯着自己不足的地方,别人优势的长处,那种感觉十分痛苦,反倒不能享受独属于自己个体的美丽。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让一个人赢过所有人,而是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成长,更有自己的未来。

精神上的富养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肯定,让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找到他们自己的爱好,他不必比所有人优秀,他只要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即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爱,有自己甘愿付出努力的事情,找到这个事情,便会找到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育难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