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
(2022-03-19 18:27:49)疫情期间,孩子们都只能上网课。家长上班回家后还要陪着孩子完成作业,虽然有些孩子很自觉,能够在家独立完成,但仍需要家长将作业照片拍好后上传。一般我都喜欢晚上9点开始批改作业,一是因为部分家长到家有点晚,上传作业也相应会晚一点,二是喜欢一次性将所有作业批完,心里对班级孩子的的掌握情况更加集中一些,好在心里对重难点讲解有个数。这一天布置的是抄写和默写作业。小向完成的作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积分格画错了。在语文上,我们规定在使用语文本时,如果写到最后第二行刚好结束,那么积分格需要打在新的一面上。小向则是将积分格打在了最后一行,并尽所能用尺子工整地补上了最后一行所缺的空格。对于这个小问题,我便对着错误的积分格画了一个圈,在上面大了一个小叉。
第二天,小向爸爸便通过私信问我:“老师,作业错在哪里了?”起初我真没想起来这个问题,立刻去班级群里查看小向的作业,由于前一天晚上是用平板批的,早上是用手机看的,一下子两个平台上居然在同一个班级群里手机上没有小向的作业。随后小向爸爸把我批改过的图片发送给了我。对于这个小问题,我以为大家都明白,虽有疑惑,家长不明白我能理解,但是孩子不知道,说实话我是有点很铁不成钢的。家长真的不明白么?大家不是都从小学过来的吗?都是苏州人,这打积分格不是各个区约定俗成的规矩么?怀着疑问,把图片递给一旁的朱先生看,“你看看,我为什么要圈出来打个叉?”朱先生拿着平板,仔细地看看说:“为什么?没问题呀?”我心想:天哪,没看到积分格都画出线了么?不纠结于此,“你没发现积分格画错了么?”“没有啊,不是挺好的么?”我又接着问:“你以前上学的时候不画积分格么?”“不画啊,画这个干什么,我们老师都在开头写个等第。”这一听,我彻底愣住。因为在我认知中,每个学校都要求打积分格的。但既然朱先生这么说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也许他们那时候规矩又改了,更何况我学生的家长。
这一件小事,更让我明白,很多我们认为的“小事”,对于别人而言有可能还没有见过,同样的到底也是一样。他人的认知,我们也不会完全了解明白。因为存在着认知偏差,我们要更多地学会聆听,多从对方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清楚的时候,多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