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触摸春天》评课记录

标签:
教育 |
同课异构《触摸春天》评课记录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http://s15/mw690/002xyoFEgy70MrFmNPgae&690
评涂荣妹老师的《触摸春天》:
涂老师的这一堂课是《触摸春天》的第一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有很多闪光之处,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一、抓住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感知读懂文本,突破重难点。例如抓住“拢”一字体会安静动作的轻柔准确,抓住“流连”一词感受安静对花园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通过对这些关键字词的把握,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灵,感安静之所感,思安静之所思,悟安静之所悟。从而使得教学的重点迎刃而解。
二、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安静在花园中会做些什么,从而明白其“神奇的灵性”,引导学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扑腾,感受蝴蝶强大的生命力,帮助学生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三、以悟促读,以读助悟。通过想象,领悟文本蕴含的感情,进而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又进一步领悟感情。整个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反复朗读。从开课时的自由朗读,到指名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教师范读,体会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
四、资料延展,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将课文的学习逐步延展,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词教学精妙。在检查字词这一环节中,读到“花繁叶茂”这一词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通过学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学生是否真的懂得这词的意思;读到“极其准确”时,提示重音,读出极其准确的感觉,既是一个小小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也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而在认读“磕磕绊绊”时,找出前面哪个词语与之意思相反,将单个的词联系在了一起,既积累了词语,也加深了理解。
http://s8/mw690/002xyoFEgy70MrHIB9Re7&690
评张婧老师的《触摸春天》:
张婧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新课标理念: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在课堂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了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整个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二、目标定位准确。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要突出段的教学,课堂上更要抓住重点。张老师选择了3、4自然段作为学习的重点,让学生用波浪线划出安静让你感到惊奇的地方,想想为什么?学生通过体会这些含义较深的重点词句,如:“在花丛中穿梭,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竟然拢住蝴蝶”感受到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这样的设计,能够将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整合在一起,并予以落实。
三、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触摸”展开学习,体验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领悟盲童热爱生活及其对生命的强烈追求。
四、学法指导巧妙。课堂上,教师不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边读边划记,还注重教给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动作演示、联系上下文、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悄然合拢”“穿梭”“磕磕绊绊”“极其准确”等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既明白了这些词语的精妙之处,又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