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每年公历2月18日或19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我国古代将雨水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说明雨水节气中,水獭开始捕鱼了;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草木在绵绵春雨中悄悄吐出嫩芽。
雨水,已经进入七九,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同时,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引发疾病。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这一天,有一些重要民俗活动,主要有:
1.拉干爹。又叫“拉保保”,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
2.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