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指《周易》;传指《易传》。
《易传》是迄今为止最早一部解说《周易》的书,相传为孔子所著。正是《易传》,让我们知道了筮草推卦的方法,并帮助我们理解《周易》。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系辞》上下篇、《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又被称为“十翼”。
《系辞》内容比较庞杂,主要讲《周易》的产生与应用,补充解释卦的品质特征。《系辞》是一部易学概论,融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精髓,所讲神、道、形而上、形而下、善、性、仁、知、易等范畴,奠定了中国哲学思想基础。
《彖传》解释卦辞,“彖者,材也”。《彖》经常被拆开分别放在每一卦的卦辞后,上经三十卦的《彖》称为《彖》上,下经三十四卦的《彖》称为《彖》下。
《象传》解说卦象和爻象的品格特征,凡是解释一卦卦象品格特征的称为《大象》,凡是解释一爻爻象品格特征的称为《小象》;上经三十卦的《象》称为《象》上,下经三十四卦的《象》称为《象》下。
《文言传》讲述乾卦、坤卦的品格特征,放在两卦经文最后。对乾、坤父母两卦的阐述,有统辖全部六十四卦之意义。
《说卦传》讲解八卦的取象及其品格特征。它的文章结构显得较为凌乱,但对《周易》象数学的研究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序卦传》讲解六十四卦排序的由来和这种卦序包含的哲学思想。从今传卦序分析,现在流行的卦序渗透着浓厚的儒家伦理,是经儒学家删定的。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卦序是按乾、否、遁、履、讼……排列,较少儒家色彩,但是否是原始卦序,有待研究。
《杂卦传》讲解六十四卦卦名在象学上的品格特征和所积淀的内容,没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多以四字一句的语言形式表达。
学习《易经》,就应该阅读《易传》,这对我们解读《易经》是十分必要的。
你终究会打开《易经》这本古典天书!
《易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