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2023-01-26 08:35:50)
分类: 家族的传说与故事
       向阳庄地处河北省阜平县境内,原名沟漕村,属太行山区。它背靠大山,面向小河,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个美丽的小山村。
       刘氏家族是村里的大户,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蕃衍,在这里生活已经二百多年。相传他们的祖先在清朝乾隆年间从河北省井陉县北陉村迁到阜平县石坊村,后其中一子又迁移向阳庄落户。
       向阳庄刘氏家族的历史,曾有家谱记载,可惜“文革”中被付诸一炬。随着时间流逝,家族往事在刘氏后人  的记忆中渐渐抹去,只留下一些传说。
        2010年清明后,向阳庄刘氏后人到原籍北陉村寻祖,将刘氏家谱抄回,但因年代久远,家谱对迁往阜平一支的记载甚少。简略的记载不足以准确复原家族历史,还需要有实物佐证。
       向阳庄村西一百多米小路北侧有刘家祖坟,向阳庄刘氏先祖就葬在这里。据老人回忆,原来坟地立着二、三块石碑,“文革”中破四旧时移出坟地,其中的一块,正面磨平刻上毛主席语录,立在村中老槐树旁,后又铺在村中井口上,“文革”后被刘氏后人换回,放在自家院内。另外几块下落不明。
       这块石碑隐含的信息能否打开笼罩在刘氏后人记忆中的封尘呢?
       石碑为汉白玉,高约 1.5米,宽约0.6米,底座已遗失,碑的正面已经磨平,背面墓志铭中间部分磨损,四边还遗留一些字迹依稀可辩。墓志铭由右向左竖书,共15例,514个字,其中可辩认或可确定的文字357个。
       墓志铭分为三部分:第1例应该是墓志铭的标题和撰写人,第2例至第14例是墓志铭正文,第15例为立碑时间。
       石碑墓志铭的标题只能辩认出“例授广文郎文魁刘公墓”,墓志铭是“邑贡生梅林王正薰沐撰”,经查“梅林”是古时对阴阳先生的俗称,而“薰沐”一词,意为熏香和沐俗,薰沐撰表示对逝者的虔敬。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向阳庄刘氏石碑

       那么,这块石碑是刘氏哪一位先祖的呢?
       墓志铭开始:“公刘(讳)名元儒,字文魁,泉,……国子监……训导,例授广文郎,生于乾隆十二年正月二十三……十六年八月十六……六十五岁。忆公本陉山郡也,世居城北五十里。”
       由此确定,这块石碑是向阳庄刘氏第一代先祖刘元儒的。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先祖元儒模拟画像

       元儒,字文魁,号巨泉,邑贡生,国子监肄业期满,候选训导,例授修职佐郎(石碑记:广文郎)。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正月二十三日,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八月十六日,享年六十五岁。
       先祖元儒,与候补出缺无缘,一生在家,亲勤劳作,汗洒黄土。
       河北省井陉县清朝时属陉山郡,城北五十里就是北陉村了。
       口传:清朝乾隆年间,刘氏先祖担着两个儿子从井陉县北陉村来到阜平县石坊村,在石坊村又生两子。后来为方便生活,就近耕种,长子到南安村、次子来沟漕村、三子留石坊村、四子去庙沟村定居。
       石碑记载:“公自六岁从父徙居……乾隆十七年迁入法花社九甲民籍,遂家于城东二十里石坊口居焉,子孙蕃衍,实有连茹之吉。”这一记载,证实了传说。
       先祖元儒何时由石坊村迁入沟漕村,家谱没有记载。分析应在兄弟四人成家立业之后,大约在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前后,按此计算,刘氏家族到沟漕村已经230多年。
       石碑对元儒的高祖、曾祖、祖父、父四代进行了追述,残留的文字仍能看到高祖母、曾祖母都诰封恭人。明清时期,只有四品官的夫人才能诰封恭人,四品官的父亲殁后诰赠中宪大夫、母亲殁后诰赠恭人。
       家谱记载:元儒高祖自晋,殁后诰赠中宪大夫,是文职散阶,实质只是一种荣誉,康熙十七年入乡贤祠;元儒曾祖应中,诰授中宪大夫,四品,任湖广辰州府知府,康熙四十六年入名宦祠;祖父名佳,邑贡生;父名治,又名泽治,国子监太学生。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元儒高祖自晋模拟画像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元儒曾祖应中模拟画像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元儒祖父佳模拟画像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元儒父泽治模拟画像

       石碑对元儒的兄弟也有记载,但因磨损,部分灭失,结合家谱可知:长兄元典,字政籍,国子监太学生,生三子:长子显文,次子显宗,三子显德。三弟元纯,字仁统,邑庠生,生三子:长子显曾,次子显书(后又迁回北陉村,生子利宦,利宦生三子秀贞、动贞、静贞,后迁邢台临城县),三子显逵。四弟元吉,字起运,廪贡生,生三子:长子显临(生子正修、志修),次子显名(生子纯修),三子显谟(生子诚修、道修、德修、恒修)。
       家谱记载元儒有侄男九人,而石碑只记载八人,因石坊村显逵过继为子所致;石碑还记载元儒离世时有侄孙五人。
       先祖元儒一生两次成家,元、继配例赠孺人,石碑对两位先祖母姓氏曾有记载,遗憾的是元配姓氏不能辩识,继配疑似赵姓,家谱也无记载,成为百年之谜。
       元儒生有四子:长子显廷,字聘三(石碑记:字忠),邑庠生;次子显相,字弼君(石碑记:字德),邑庠生;三子显经,字泽民,国子监太学生;四子显纶,可能早逝;继子显逵,元纯过继,邑庠生;另有四女。离世时已有孙二人、孙女二人。
       村西祖坟中元儒的坟茔下只三个儿子的坟头,村里刘氏后人也分为三支,一住北院,后又分为大北院和小北院;一住东院,其中一支因住宅边种桑养蚕,称为桑园;一住西院,这支几代单传,人口较少。
       查家谱得知:同一时期,治迁居阜平县石坊村,其大哥泽澜迁居到阜平县王快村,并有三个儿子元声、元振、元蛟。
       家谱记载:元儒次子显相过继堂叔元蛟;石碑记载:“二附生名显相,……元蛟存祀”。王快村元蛟无嗣,显相过继,生三子:长子其昌、次子永昌、三子庆昌。从血缘上看,王快村刘氏三门元蛟一支,与向阳庄刘氏一脉相承,是元儒的后代。
       石碑于“嘉庆十七年岁次壬申十一月上浣穀旦吉立”,“上浣”就是上旬;“穀旦吉”意为谷物丰收后的吉祥日子。碑文是梅林薰沐撰写,结合正文最后“铭日:……山明水秀,钟(灵)流芳;吉地从卜,終焉允(臧)……”推测:向阳庄村西刘家祖坟选址,是看过风水,卜卦所定,并选良辰吉日立碑。这一切很可能是王正卜筮。
       把石碑墓志铭照片输入电脑处理,对其中模糊字迹反复辩识,依据家谱记载,参考口头传说,并查阅部分资料,按原意补写了120个字,其中小括号中的字为补写,另有37个字不能复原。

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
   石碑墓志铭原文

       复原后的墓志铭:
       例授广文郎文魁刘公墓             邑贡生,梅林王正薰沐撰
       公刘学名元儒,字文魁,(号巨)泉,(行二,邑贡生,)国子监(肄业期满,候选)训导,例授广文郎,生于乾隆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卒于嘉庆)十六年八月十六(日),(享年)六十五岁。忆公本陉山郡(人)也,世居城北五十里(北陉村。高祖名自晋,字近楼)(诰赠中宪)大夫,崇祀乡贤;高祖母诰封恭人,李氏。曾祖名应(中,字养和,号雅庵)(湖广辰州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曾祖母诰封恭人, 崔(郭)氏。祖父名佳,字可生,(号方齐,戊子科副贡生,)(元、继配例赠孺)人,范李氏。父太学生,名治,字均平;生、继母例(赠孺)人,(氏。长兄太学生,名元典,字政籍;二名元儒;)三附生,名元纯,字仁统;四廪膳生,名元吉,字启运。(侄八人,一廪膳生,名显文;)二名显宗;三附生,名显德;四武庠生,名显临;五、六显书名;七、八显(逵谟),侄(孙五人),(一名修,二修,)三修,四修,五诚修,俱幼。男四人,长附生,名显廷,字忠;二附生,名显相,字德,元蛟存祀;三名显经;四名显逵。俱业儒。元、继配例赠孺人,赵氏。女四,长婿王,(二婿)之珍,三婿梦,四幼。(孙二)人,长名聿修,二名允修,俱幼;孙女二,幼。公自六岁从父徙居(阜邑,是)乾隆十七年迁入法花社九甲民籍,遂家于城东二十里石坊口居焉,子孙蕃衍,实有连茹之吉。铭日:家庭训(谕),永继书香;德重福隆,子孙番昌;山明水秀,钟灵流芳;吉地从卜,終焉允臧;(夜思晨念),永(志)不忘。
                                   大清嘉庆十七年岁次壬申十一月上浣穀旦吉 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