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情结——张家口的岁月

(2023-01-25 20:59:03)
分类: 家族的传说与故事
       如果说井陉是我的祖籍,阜平是我的故乡,而张家口就是我有第二故乡。
       从张家口沿207国道向南大约350公里,就到了我的故乡阜平;向北47公里,就是我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张北县城。一条国道,把我的故乡和我曾经的居住地连接起来。
       我的父亲1939年在晋察冀边区参加八路军,后随军北上解放张家口,留在当地工作。后来我四叔也到了张家口,这样从井陉迁到阜平的老刘家在张家口有了一支。
       60年前,农历壬辰年六月初六,凌晨,下着毛毛雨。在河北省张北县县城一间小平房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奶奶说:“就叫他小雨吧。”半个多世纪,他沐浴着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这就是我。
       按中国五行学说,壬辰年是龙年,属长流水,行雨之龙;按西方星座学说,我属狮子座。
       张北,地处内蒙古草原东南边缘,俗称“坝上”。因1998年1月10日发生的一次里氏6.2级强烈地震,蜚声海内外。我在张北这座小城读完了小学、初中,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参军入伍,复员后加入警界,在这里生活、工作了五十多个春秋,岁月悠悠……

故乡情结——张家口的岁月
张北草原

       2002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我退居二线,迁居张家口。
       张家口市,古称“张垣”“武城”。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是北京的北大门,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全市辖4区、13县、2个管理区,1个高新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分为坝上、坝下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域,总人口450万人。

故乡情结——张家口的岁月
今日张家口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高耸入云的东、西太平山之间,是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长城关隘,扼边关之锁钥,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具有350多 年历史。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当时的地方军政首脑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苍劲壮观。如今大的大境门是张家口的标志。

故乡情结——张家口的岁月
大境门

       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京都,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后建卧龙亭和将军府。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长450公里,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大境门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200多公里。其路段多处于崇山峻岭之中,而居庸关、八达岭一段更是悬崖峭壁。詹天佑主持修建,他克服地形与展线的困难,设计了“人”字形路线,使沿途线路坡变不超过3.3%,又避免过多地开挖隧道,成为世界铁路史中一大创举。

故乡情结——张家口的岁月
詹天佑铜像

        张家口所属涿鹿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进行了“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形成了以涿鹿桑干河流域为中心点,以中华民族共认图腾——龙为象征,以民族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为核心的涿鹿三祖文化。

故乡情结——张家口的岁月
三祖塑像

       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山峰秀丽,风景如画。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它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已有600余年。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 “赐儿” 的人络绎不绝。故称此山为“赐儿山”。赐儿山云泉寺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佳宾游客,令游览者惊叹不已。

故乡情结——张家口的岁月
赐儿山云泉寺

       在张家口这片热土上,逝去的岁月中,留下了我曾经走过的足迹。前面的路还要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