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陉村回到向阳庄,我们决定到石佛堂一游。石佛堂在阜平县境内苍山,距向阳庄西北10里,是河北省八大名窟之一。
石佛堂,当地老百姓称作十八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兄妹二人云游苍山,看到这里地灵山秀,风光优美,两人打赌,哥哥说一夜能建十八座堂,妹妹说一夜能做十八对鞋,两人相约,天亮完工为胜。当夜,妹妹很快做完了十八对鞋。当她看到哥哥在山崖上开山凿洞,工程浩大,怕累坏哥哥,天亮前悄悄学了鸡叫,苍山角下雄鸡齐鸣,这时哥哥只建成了八座堂。因此,现在的石佛堂只有八座佛堂。有人说,这兄妹二人,哥哥就是二郎神,妹妹是三圣母。二郎神凿洞的石碴,妹妹装入自己做的鞋内倒在了阜平与曲阳县交界处,成为曲阳县的漫石道。此后,石佛堂便成了道家的教场。
苍山石佛堂其实就是八座石窟,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唐代增建红叶寺。明正德年间、清道光五年重修,1982年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窟中石刻及泥塑大多数是明、清遗物。
我们坐车来到苍山下,然后徒步登山。先沿着土路爬到山腰,前面出现石头台阶,再拾阶而上,直达山顶,一路气喘吁吁,确实很累。
进入石佛堂,从南到北依次为“千佛堂”、“石佛堂”、“观音堂”、“十二菩提堂”、“三教堂”、“五龙圣母堂”、“全神堂”、“罗汉堂”。每个窟内有浮雕、石像、壁画、泥塑及碑刻等,佛像雕工精细,人物栩栩如生。
近年重修的红叶寺位于临近苍山山顶的峭壁之下,寺门墙壁上有清代举人张学三的一首诗:风送钟声红叶寺,鸡鸣夜色白云天。嵯峨万丈环仙洞,石佛尊严锁翠烟。
苍山石佛堂
石佛堂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圣地,现在石佛堂住着和尚,但历史上曾经住过道士。
从石佛堂向南眺望,一片山地长满了蔡树。关于这片山林,向阳庄刘家有一个传说:石佛堂南边长满蔡树的山地,原来属于向阳庄刘家,后来刘家把这片山地化缘给石佛堂作为庙地。山地属于刘家时,附近百姓可以到林中打蔡树的橡果,以补充粮食不足。山地化缘给石佛堂后,就禁止老百姓打橡果。我的高祖刘老万,一个清朝末年的武秀才,为人耿直,爱抱打不平。老百姓找到刘老万诉苦,他找到道长理论。道长告他这是县衙的决定,并立有告示牌。刘老万一气,推到告示牌滚下山去。为此,道长把他告到县衙,后来官司一直打到正定府(我以前的一篇博文,对此事有过描述,写官司一直打到保定府。清朝时阜平县隶属正定府,官司一直打到正定府才对)。虽然刘家输了官司,但却得到老百姓的赞誉。
石佛堂南面山地的蔡树林
阜平县石佛堂和井陉县石鼓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二地均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圣地;石佛堂坐落在苍山,石鼓寺坐落在陉山,而两地距离我们刘家的居住地都不远;石佛堂和石鼓寺四周的山地都长满了蔡树……。
这些现象不能简单用“巧合”二字作出圆满解释,两地同族人的血液里都有同一种基因,在相似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会更适应,他们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这也许就是苍天佑我,一脉相承,刘氏子孙,后望无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