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河北省井陉县北陉村刘氏二兄弟徙居阜平县,大哥刘泽澜迁居王快村,生有三子:元声、元振、元蛟。五弟刘泽治(又名刘治)迁居石坊村,生有四子:元典,后迁到南安村;元儒,落户沟漕村(现名向阳庄);元纯,留在石坊村;元吉,去了庙沟村。沟漕村刘元儒又生有四子,本村三子,长子显廷,住北院,后又分为大北院和小北院;三子显经,住东院,其中一支因住宅边种桑养蚕,称为桑园;四子显纶(又名显逵),住西院,这支几代单传,人口较少。次子显相,过继王快村堂叔元蛟。
1939年父亲14岁参加八路军,曾是边区政府通讯员,后随军北上张家口,留在当地,叔叔也到张家口工作。这样,阜平县向阳庄桑园刘氏在张家口有了一支。父母逝世后,遵照老人的意愿,落叶归根,长眠于阜平这片热土。按照阜平的习俗,连续三年,每年二次回乡扫墓祭祖。期间,和向阳庄的老刘家亲属一同探讨本家历史,还走访了南安村当家,并驱车100多公里到井陉县北陉村寻祖,抄回了刘氏家谱。遗憾的是,时间仓促,近在咫尺的石坊村、庙沟村及王快村没有去,当然,搜集的材料可能不全了。
我所以写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是想让居住在阜平县的同祖同宗们,了解自家的历史,牢记家谱中的家训:
“切愿以后父老兄弟、叔伯子侄,克勤克俭,长存裕后之念;惟耕惟读,时怀光前之心;相亲相爱,同具休戚相关之谊;疾病相扶,各尽同气连枝之情。勿忝祖德,勿玷令名,刘氏子孙厚望无穷。”
必竟血浓于水,愿我们刘氏家族团结和睦,兴旺发达!
我也希望通过这朵小小的浪花,折射出阜平县老百姓传统习俗和豪爽性格。阜平县的确是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此谓之前言罢。
我的故乡向阳庄,原名沟漕村,是个美丽的小山村。
阜平县同族刘氏居住分布图。
我的自画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