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2018-05-07 10:02:36)分类: 计划总结 |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重点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材分析
(一)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活动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改革的设想: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三、活动实施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
四、教学辅助活动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评价方式
1.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
姓 |
|
|
|
|
|
|
|
|
准时到岗 |
|
|
|
|
|
|
|
|
文明礼貌 |
|
|
|
|
|
|
|
|
岗位职责 |
|
|
|
|
|
|
|
|
合作协调 |
|
|
|
|
|
|
|
|
参与评价交流 |
|
|
|
|
|
|
|
|
体验文章 |
|
|
|
|
|
|
|
|
活动总评 |
|
|
|
|
|
|
|
|
备注: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进行评价。评价分三个等次,优、良、一般,分别用、、表示,有五个及以上,没有者总评为优;有三个及以上,没有或者有四个及以上,一个者,总评为良;其余的总评为一般。
2、综合实践活动个人活动能力自评表
_____中队
项 |
评分要求 |
得 |
积极性 |
无信心得0分,勉强参与得1分,主动参与得2分。 |
|
合作性 |
不会与人合作得0分,有时与人合作得1分,经常主动与人合作得2分。 |
|
创新性 |
不会出主意0分,有时会想出新点子得1分,经常有新点子得2分。 |
|
时效性 |
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0分,有时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得1分,提前完成得2分。 |
|
成就性 |
完成不好0分,有时完成不好得1分,完成任务出色得2分 |
|
合 |
|
注: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人评价细表”。 评价分三个等次, 8-10分为优秀,6-7分为良,得分6分以下还努力.
3、课题研究情况家长评价表:
评价人:
评价日期:
序号 |
家 长 评 价 标 准 |
评价等级 |
||
好 |
一般 |
还应努力 |
||
1 |
您孩子开展课题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充满信心。 |
|
|
|
2 |
您孩子是否乐于提问题。 |
|
|
|
3 |
您孩子在开展课题活动中是否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
|
|
|
4 |
您孩子是否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解决课题开展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
|
|
|
5 |
您孩子是否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
|
|
|
6 |
您孩子在课题中遇到挫折是否有顽强的毅志,不懈的毅力。 |
|
|
|
综 合 评 定 |
|
|||
注: 做的好的打 |
(二)期末评定
期末的评定以教学评价占50%,小组评价占30%,个人活动能力自评占10%,家长评价占10%,以A、P、E的方式给予终结性评定。
六、教学进度表
时 |
主 |
课时数 |
第2-5周 |
小值日 大学问
|
4 |
第6-8周 |
爱护我们的眼睛 |
3 |
第9-12周 |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
3 期中考试 |
第13-16周 |
我家周围的街巷 |
劳动节放假 4 |
第17-18周 |
期末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