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记录表
(2016-12-13 17:48:12)
标签:
小学语文 |
分类: 教研组活动 |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一)
活动时间:第三周 周三下午1:30
主持人:张敏华
参与: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记录:张敏华
活动主题: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
活动目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想法,共同探讨教研主题。
活动重点:交流彼此的实践心得
一、交流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年级老师(黄明霜):老师的书写示范非常重要。在教学时提醒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培养学生一次把字写规范的习惯,不依赖橡皮,尽量不用橡皮。
二年级老师(王晓萍):教学生字时,示范完之后让学生直接去写,且让学生进行互评,效果明显。(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作业展示,并请教师为学生撰写评语)
三年级老师(张志英):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老师时刻提醒。
四年级老师(周黎黎):教师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书写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的书写教育从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脸面,字如其人”,让其明白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进行强调,好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关键,做好“三个一”,再者教师在教学生字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起笔、运笔、落笔,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生成过程。
五年级老师(余芬):作业不宜过多,时间充分才能写好每个字。让写字差的同学照着书写好的同学的作业去摹写,有一定帮助。
二、在实践中我们有了新的困惑
1、书写笔顺总是记不住。
2、学生好的行为不能坚持长久?如何让其自始至终的保持?
3、如何让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三个一”?
4、如何解决好与快的矛盾?
四、活动总结
教研主任:活动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老师们都在思考我们该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但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思考阶层,因为我们大都谈的是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该做什么,而很少有人谈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动完了之后,给人一种很空的感觉,说了一大堆,似乎什么也收获,只因我们的实践少得可怜,没有总结出我们的实际做法,没有得出我们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就是告诉我们要真正把思与做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提高!在这里我倡仪我们每个老师做学生的好榜样,从一笔一画给学生写好评语开始,写规范字从我们自己开始!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二)
活动时间:第四周 周三下午1:30
主持人:张敏华
参与: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记录:张敏华
内容摘要: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三)
活动时间:第7周 周三下午1:30
主持人:张敏华
参与: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记录:张敏华
活动方式:上研究课
活动目的及原因:主要是根据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引导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开展的本次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使我们的教师掌握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尝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活动程序:确定主额——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评价教学一总结
活动过程:
一、产生问题,确立主题
二、授课教师说课:(略)
三:授课教师反思;
四、
施小云:教师能很好的创设情境,并进行比较,让其他学生知道谁比谁说的更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教学方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周黎黎:教师能很好地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根据白己的实际情祝,从问题入手很好地创设情境,引寻学生说话,给了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独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张素珍:说话教学为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师注重了词语的衔接,语序的排列,然后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五、本次活动的收获: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说话能力。适时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四)
活动时间:第8周 周三下午1:30
主持人:张敏华
参与: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记录:张敏华
活动主题:校本教研的研讨——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
活动记录:
张招弟: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常看到小组交流居于形式,课堂热闹了,但没有它的实效性,为此我们把“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作为我们的校本教研主题。下面就请讲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课堂围绕主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反思。
王非嫦:小组学习已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两个小组学习的机会,一是在当学生争论谁是三分球的投求高手时,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时调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我感觉这个合作的时机把握不错。另一个合作则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感觉效果不太理想。
王郁文:我非常同意冼老师的观点,当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设立小组合作非常有必要。李老师第一次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比较好,能在交流中解决同学之间的分歧,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我教学的这节课中,预设第一个环节时我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但教学中看到学生自己总结方程的意义时有一定的困难,随即设计了小组合作,效果不错。这说明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但我有一个疑问,在我这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各自看书中的检验方程的方法后再让学生交流还有没有必要?
杨晓梅:检验方程的方法并不是很难理解,学生已看了基本上明确了,我认为在交流的必要性不是太大。
周京利:在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教师牵的太多,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担当我教学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时,学生不能理解了,我应把握时机设立小组合作。
王晓萍: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是因为在二年级试讲时,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好,所以在我们班我就没采用。我有时对小组合作时机的把握有些疑惑,但通过研讨也明白了如何把握交流的时机了。
黄明霜:老师们刚才结合自己的课堂谈了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交流,我认为谈得很好,确实在当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时;当学生用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设立合作很有必要。
张志英: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的难易程度和探究问题的有效性来把握。但刚才有的教师说预设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我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小组合作是学生探究问题的重要的方式,备课时应该预设,课堂中可根据生成随机把握,如果预设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的解决了就没必要小组交流了,如果课堂中生成了学生不易独立解决或是答案多种时可随机设了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