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公开课教案:《角的度量》

标签:
小学数学教研组 |
分类: 设计案例 |
《角的度量》教案(朱琼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总结: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射线是角的边。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PPT展示)
学生口头回答问题1,
问题2:“如何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呢”
(3)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提问:度量需要度量单位,度量工具。角的度量单位与工具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度(°)与量角器(板书)。
(2)介绍1°角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学生齐读一次)
(3)认识量角器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说说量角器的特点。
如“量角器是个半圆”,“两条0刻度线”,“中心”,“两圈刻度”,“刻度0-180”等。
最小刻度——提问:量角器刻度有多少格?每格是几度?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每小格是1°。有两条0°刻度线等。
(4)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90°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5)用量角器量角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摆角过程中,注意到了中心和刻度。那么大家能试着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板书关键字)
三、巩固深化
(2)完成书本P41的做一做(1)题。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3)展示读数错误的个案,与学生一同分析读数错误的原因。
(4)课件展示:你能猜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5)完成P41的做一做(2)(3)题,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与注意。
四、总结与作业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作业本。
五、教学反思
(1)引入:先复习旧知,利用比较大小,到大多少,自然地揭示课题。但是缺少创新。
(2)教学过程中:摆角的这部分可以省去,要直接抓住重点学习量角步骤。
(3)在教学细节上不够到位,如读数的基本方法。导致利用钝角锐角读数时,有些学生分不清钝角与锐角。
(4)在总体上,这节课的思路比较清晰。但是缺点也不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牢牢抓住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教学细节,如清楚学生的旧知掌握情况,在新课前对旧知进行必要的复习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