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隐私秘密斯诺登人性财经 |
私、私处、隐私、窥私、斯诺登
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值得记录,斯诺登并没有改变世界,而是再次提醒这个世界,人对“私”的理念从未迷失。
“私”指个人的、自己的,反义词为“公”。
私由“禾”和“厶”构成,“禾”指“谷物”,“厶”意“自我”,所以“私”实意为“自留口粮”。
据说汉字起源自黄帝时代,其实那时早有了国家。既然有了国家,农民就得交税,交出去的粮食是公粮,自留的粮食就叫做“私”。
1995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隐私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白皮书,在白皮书中认为隐私权至少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⑴关于私有财产的隐私;
⑵关于姓名与形象利益的隐私;
⑶关于自己之事不为他人干涉之隐私;
⑷关于一个组织或事业内部事务的隐私;
⑸关于某些场合不便露面的隐私;
⑹关于尊重他人不透露其个人信息之隐私;
⑺关于性生活及其他私生活之隐私;
⑻关于不被他人监视之要求的隐私;
⑼私人相对于官员的隐私。
想想,如果泄露了这些隐私或秘密,结果会是什么?
吃苹果是人性,看着水灵灵没有一点感觉,那叫“造化”。
隐私就是人性,因为隐的是私。隐私翻译成英文是“PRIVACY”,当“PRIVACY”再翻译成中文时叫秘密,秘密就是财富,无论是个人的秘密,公司的秘密,还是国家的秘密。公众公司的事大多不公开,当知道了公众公司某些秘密,你小子可发了。
既然隐私或秘密是财富,这就有了窥私行为或间谍行业,因为追逐财富是人性,巧的是,英语中窥私与间谍是同一个单词。窥指的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窥”行动起来一定很不方便,只得偷偷地来,因此有危险,弄得不好会是高成本,而且有时还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斯诺登就让美国够头痛的。我相信,斯诺登只是让美国受了一下惊,到了明天早晨起来时辰继续操练是必然的事,因为隐私泄露意味着损失,获取秘密就意味着得到,顶多只是改变一些方式方法而已,而这只是一个技术问题。窥到了“私”,就意味着拥有财富,追逐财富总有风险。
如何平衡“保护隐私与打击恐怖活动”,这个问题其实是如何平衡人性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要有法律来保护隐私,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其实是个人性的问题。
窥“私”是件高成本的事,隐“私”其实也是件高成本的事。
当今的孩子依然难养,当今的女子还难养否?
如今大街上可以看到有穿着旗袍和高跟鞋的女子了,早先,旗袍和高跟鞋是一种私,就是一种隐私,至多在自个家里才有机会细细地品。时代发展了,隐私的定义也跟着发展,隐是人性,露何尝不是人性,这就不难理解2013年出了个斯诺登。
《齐格2013年十大记事》之六: 骆家辉辞职(美国人一定看透了中国人的心)
《齐格2013年十大记事》之五:大学生找工作难(我最不看好的三个职业)
《齐格2013年十大记事》之四:城镇化(二十年后,上海或成老年城)
《齐格2013年十大记事》之三:十八届三中全会(企业老总如何侃十八届三中全会)
《齐格2013年十大记事》之二:新快报事件(记者是档子什么活)
《齐格2013年十大记事》之一:杭州张氏叔侄案(中美俄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