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钱荒奶妈富二代醉驾财经 |
钱荒与富二代醉驾
六月中国银行业因流动性不足出现惊慌,众人解释,有“实弹演习”说,有“压力测试”说,有“倒逼”说,有“外资阴谋”说,官方点评模棱两可,有“基本理解”说,有“不着点”说。百姓疑惑,这档子事还会再来否?
一、荒什么?
钱荒是一个伪命题。这场惊慌出现的原因是银行大肆扩张表外资产、大量发行理财产品,不顾资金期限匹配。
资金期限匹配是个什么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个以加减运算为主的算术题,难度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从操作角度来看,其工作量只算得上一位合格家庭主妇正常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家庭主妇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二要做家务,三要平衡家庭收支。资金期限匹配就相当于平衡收支。
产生这次惊慌的原因不可能是算术问题,全世界没有一家银行的职员不会做加减法。现在的智能手机每天能自动报告天气情况,对于现代化银行来说,再怎么大的表外资产、再怎么大量的理财产品,获取资产期限匹配的及时准确平衡状况报告都不会是一个难题。
问题只能出在操作层面,操作分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能力操作,二是压根儿就不想操作。
一个线性动态平衡问题,对于银行来说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没有能力操作?没有人会相信。
所以只留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压根儿就不想操作。
为何压根儿不想操作?因为操作者不是女主人。谁会珍惜别人家的信用?何必弄得这么累?反正又不是自己家的。所以6月份银行不是钱荒,是主人荒。我们的银行是没有主人的银行,没有职业责任的银行。
我们的银行风险大不大?
二、实弹演习乎?压力测试乎?
每一家银行资金期限匹配的动态平衡数据是个已知数,进而,全中国银行系统的资金期限匹配的动态平衡数据也成了已知数,总缺口是多少是个已知数,哪家缺多少是个已知数,哪家余出多少是个已知数,敌情都摆在眼前了,“实弹演习”要演什么?压力测试要测试出什么结果来?
知道要发生错配,知道何时发生错配,知道错配口有多大,央行又有发不完的钱,为什么这次会出现这一惊慌?
央行在这次“荒”中被称为奶妈,怎么会是奶妈呢?奶妈只有喂奶的份,这可不是央行的角色。央行这次所做的一切只表达一个信号:央行是中国式亲妈。要演习的是银行是否认这个妈,要测试的是今天是否叫了妈。什么时候孩子最听父母?是孩子需要父母时。
中国式亲妈怎么做?那位参与“轮流做爱”的未成年人现在出了名,他小时候他的歌唱家父母做了什么,央行以前就是如此做的。这位未成年人的歌唱家父母现在所做的就是央行现在做的。还能怎么做?至多说说这个月的零用钱不给,到时候一分也不少。搞什么演习?搞什么测试?至多叹口气,吓唬孩子一下,到时再等着孩子狮子大开口。
不是常常夸孩子能干吗?冰球打得有多好,个儿长得有多高,琴弹得有多好,不是常常夸排位有多高,发展有多快,坏帐率有多低。
三、保金融还是保实业?
没有实业就没有金融,这句话对了一半,在相对短的期间内不一定对。
当前信托发行成本是实业回报的数倍,金融产品仍然热销的唯一可能性是相信资产价格仍会高速增长。而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大家都在赌,赌注是唯一的,不是钱,不是珠宝,不是黄金,不是土地,而是时间。庞氏骗局的唯一变量就是时间。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是人性;为什么现在不去做实业?因为现在做实业不挣钱,这是理性。银行业今天挣钱,但它做的是饮鸩止渴的事。金融破产的杀伤力远比实业破产的杀伤力大,保金融就是保亲生子,这也是“人”性。
调结构一直在提,但没有效果。所谓调结构应该调的是利益分配结构。市场机制发育不良,国企行业垄断,银行融资歧视,调结构只会成为语言空转,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利益分配结构调整不先行,行业结构调整只会是缘木求鱼。银行与实业相互依存,犹如一副跷跷板,一头太重,只会使一头越来越低,一头越来越高,结果是险象环生。6月份的“钱荒”会不会重现,看的不是中国式父母有多少爱,而是利益结构调整到不到位,而是金融业透不透明、规不规范。
四、中国式孩子常回家看看?
很多年以前,父母辈常讲一个故事。讲的是一罪犯临刑前要求再喝母亲一口奶,结果在喝奶时,罪犯儿子一口将母亲的奶头咬掉。儿子对母亲说:是母爱害了他。
请问,央行还有几个“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