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黛玉最喜欢哪句诗是曹公精心之作?

(2022-03-23 10:41:04)
标签:

转载

黛玉最喜欢哪句诗是曹公精心之作?

丽华心语

平日里,自任最喜欢唐诗宋词了。闲读《红楼梦》时候,发现《红楼梦》中引用、化用了大量唐宋诗词,尤以唐诗为多,甚至有的场景都是从唐诗中来。

要知道曹雪芹祖父曹寅不仅是位诗人,还奉敕领衔编撰了《全唐诗》,由此可见,曹雪芹对唐诗的喜爱是有其家学渊源的。曹雪芹本人,虽没有完整的诗歌与诗论传世,但是其友人敦诚称其诗有奇气,诗风近似唐代诗人李贺。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除去化用唐诗诗句外,直接引用唐诗原诗句的地方就多达34处。

大量引用唐诗这体现了曹雪芹对唐诗的熟悉与喜爱。另外,曹雪芹也经常在小说中借小说人物之口发表对诗歌的评论,这体现了曹雪芹对诗学的体会与见解。

《红楼梦》中直接引用的诗歌,有不少并不是和诗歌原作完全一致。家学渊源深厚的曹雪芹对唐诗熟悉且偏爱,再加上他对小说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还有脂砚斋等人的批阅,若都没有注意到引用诗句的改动,可能性是极小的。由此可见,小说中引用原诗诗句中精心改动更有可能是作者有意而为的。如此,精心更改则是曹雪芹深思熟虑的再创作。

唐诗被奉为中国诗歌的典范,唐诗的美就在于每个字都经得起推敲,尤其中晚唐出现的苦吟诗人为了写好诗,真是吟安yi个字,捻断数茎须,哪怕yi个字的改动都可能使诗味大相径庭。

曹雪芹敢于大胆改动唐诗的诗句,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写诗高手,在诗歌创作上具有高度的自信。他精心改动唐诗,是从小说文本出发,为了使诗句与人物性格、小说情节相得益彰,是别有深意的。

 

请看在小说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众人来到荇叶渚,宝玉与黛玉有一段对话: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jueyin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李义山是晚唐最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句句委婉,深刻隽永,细细地推敲无不令人百般延伸、千般联想,拍手称妙。

《锦瑟》里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乐游原》里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题》里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里灵犀一点通。《无题》里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不是千古绝句,被世人反复咏叹。

这些好句,黛玉都不喜欢,却独喜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黛玉所提到的诗句是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yin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别集所收以及历代总集所选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末一句均作留得枯荷听雨声。一些学者也多认为曹雪芹绝非误记要比有诗意,这是曹雪芹精心改动最出名有深意的一首了。

为何更适合小说情境?红楼梦中的字符合林黛玉一惯行为。林黛玉本人作诗好用字,如试看春残花渐落(《葬花吟》)、残漏声催秋雨急(《秋窗风雨夕》)、香残燕子楼(《唐多令》)。更容易渲染出秋景凄楚萧瑟之感。

字更也符合黛玉的性情。何焯评李商隐此诗曰:下二句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

第四十五回中就写到秋天黛玉犯嗽疾,独自闭门养病的晚上风雨交加,直到四更将阑才渐渐睡去。不难想象黛玉永夜不寐之时,听得雨声打在残荷上,相思与自怜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李商隐此诗与黛玉的行为与性情极其吻合,但是原诗句字是对荷叶的客观描写,描绘的是荷叶已经枯萎破败,是失去生命的状态。

字带有人的主观性情感在其中,其状态虽是衰微,却还是具有生命的。残荷未必枯,强调的是。姚培谦评李商隐此诗曰:秋霜未降,荷叶先枯,多少身世之感!可见李商隐此诗有感慨身世之意,而黛玉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经常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由黛玉触景生情说出这句李商隐的诗,就非常符合她的性情气质了。黛玉吟出这联诗亦是感物兴情,暗以残荷自比,作者改更符合人物身份。

 

还有更深一层用意。字有毁坏、摧残之意,荷之所以残,是受外部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黛玉依附在贾家,人在屋檐下,有诸多不便。她心比天高,对封建教条的态度和宝玉一样十分叛逆,反抗封建对女性的束缚。虽然黛玉的结局是悲剧的,但黛玉的悲剧之美就在于在她柔弱下的那永不妥协命运的心。这就是残而不枯的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性格。

黛玉的命运和残荷是一样的,在客观环境的摧残下,宝黛的爱情只能是有缘无分,但凭黛玉心性绝不会妥协退让,结果也可想而知了,只能红消香断,曹雪芹精心改枯荷残荷的深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丽华心语

 

                              写于2022320日星期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