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归元寺藏经阁二

标签:
娱乐文化时尚旅游历史 |
“胜大宏阔”匾额下方左右有楹联,上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下联: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上联劝人处世要坦坦荡荡,做了便放下,下联点出自性本就具足智慧。
进入殿堂要迈过一个半米高的门槛。按照佛教礼仪,进门的时候,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走中间,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则先以左脚入,靠右侧则右脚先入。迎面又见一副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落款者是已故书画名家邓少峰。上联谈“法”,下联谈“了”,上联说修行不要执着于特定的法门,下联谈及处世的态度。
殿堂正中供奉着一尊白玉佛坐像,佛像高2米,神态安详,双耳垂肩,身着金漆绘成的袈裟。左手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指尖触地,结降魔印。此佛像出自缅甸,与我国本土佛像的造像风格有明显的差异,尤其在面部和服饰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佛像头部的后面有一面圆镜,周围环绕着小佛像、祥云等,共同构成佛像的背光。说起玉佛的来历,与太虚大师的弟子法航、苇航两位法师有关。1935年,法航、苇航两位法师出访缅甸。当地盛产良玉,缅甸佛子愿与中国法师结缘,寻得三吨重白玉,请工匠雕琢成佛像相赠。玉佛漂洋过海,抵达武汉,起初供奉于武昌千家街的世界佛学院内,抗日战争爆发后,移至汉口佛教正信会珍藏。1973年,玉佛被请至归元禅寺藏经阁一楼供奉,成为镇寺宝物之一。藏经阁从此也被称为玉佛殿。上海玉佛禅寺因有玉佛而建寺,所供奉的玉佛同样来自缅甸,其造型与归元禅寺的玉佛有诸多相似。
玉佛佛龛的上楣,雕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挂着昌明老和尚所写的“法相庄严”匾额,佛龛两边是昌老所写的对联——观如来是空是色,愿大众即心即佛。老和尚的字富有禅味、自成一体,所写内容融入佛教义理,引人思考。佛龛左侧的玻璃陈列柜中,展陈一些古文物,有北魏石刻观音像,清代玉卧佛、瓷三世佛,明代香炉等,稀有珍贵。
上世纪五十年代,藏经阁曾经作为茶社开放。据说负责打理茶社的是一位宁波籍的法云法师。那时翠微古井的泉水清澈甘甜,法云法师在古井旁栽培茶叶,取井水精心泡出一碗好茶,以茶与往来香客游人结缘。喝茶的功夫,法师不忘向人们开示几句禅语。茶社于1966年停办。藏经阁一楼南北各有一间平顶房,内有楼梯可以通往二楼。法云法师曾经住在南屋内的一间小房。据说二楼珍藏诸多法器,佛像,佛经,书画等。其中的巴利文贝叶经和古梵文佛经价值极高。贝叶即贝多罗树的叶子,这种树叶经过干燥处理后呈黄色,平整如纸,有人在叶子上抄写巴利文小乘经。藏经阁所藏的贝叶,每片宽约6厘米,长约50厘米,由斯里兰卡和缅甸佛教徒所赠。古梵文经有21本,由印度佛教徒赠送。此外还有多种外文版的经书,世所罕见。藏经阁一楼还是举行法会的场所,如瑜伽焰口法会一般会在这里举行。 
关于藏经阁,就介绍到这里。开山祖师白光、主峰曾阅藏三年,为门人作出表率,使得归元禅寺形成了修行必阅藏的传统。一代代的大德法师,为了请藏经,为了护持正法,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如今随着时代进步,接触到藏经并非难事,难的是,深入经藏。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藏,不要忘记前人珍惜藏经、艰难办道的事迹。
参考:《归元禅寺志》

殿堂正中供奉着一尊白玉佛坐像,佛像高2米,神态安详,双耳垂肩,身着金漆绘成的袈裟。左手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指尖触地,结降魔印。此佛像出自缅甸,与我国本土佛像的造像风格有明显的差异,尤其在面部和服饰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佛像头部的后面有一面圆镜,周围环绕着小佛像、祥云等,共同构成佛像的背光。说起玉佛的来历,与太虚大师的弟子法航、苇航两位法师有关。1935年,法航、苇航两位法师出访缅甸。当地盛产良玉,缅甸佛子愿与中国法师结缘,寻得三吨重白玉,请工匠雕琢成佛像相赠。玉佛漂洋过海,抵达武汉,起初供奉于武昌千家街的世界佛学院内,抗日战争爆发后,移至汉口佛教正信会珍藏。1973年,玉佛被请至归元禅寺藏经阁一楼供奉,成为镇寺宝物之一。藏经阁从此也被称为玉佛殿。上海玉佛禅寺因有玉佛而建寺,所供奉的玉佛同样来自缅甸,其造型与归元禅寺的玉佛有诸多相似。

玉佛佛龛的上楣,雕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挂着昌明老和尚所写的“法相庄严”匾额,佛龛两边是昌老所写的对联——观如来是空是色,愿大众即心即佛。老和尚的字富有禅味、自成一体,所写内容融入佛教义理,引人思考。佛龛左侧的玻璃陈列柜中,展陈一些古文物,有北魏石刻观音像,清代玉卧佛、瓷三世佛,明代香炉等,稀有珍贵。

上世纪五十年代,藏经阁曾经作为茶社开放。据说负责打理茶社的是一位宁波籍的法云法师。那时翠微古井的泉水清澈甘甜,法云法师在古井旁栽培茶叶,取井水精心泡出一碗好茶,以茶与往来香客游人结缘。喝茶的功夫,法师不忘向人们开示几句禅语。茶社于1966年停办。藏经阁一楼南北各有一间平顶房,内有楼梯可以通往二楼。法云法师曾经住在南屋内的一间小房。据说二楼珍藏诸多法器,佛像,佛经,书画等。其中的巴利文贝叶经和古梵文佛经价值极高。贝叶即贝多罗树的叶子,这种树叶经过干燥处理后呈黄色,平整如纸,有人在叶子上抄写巴利文小乘经。藏经阁所藏的贝叶,每片宽约6厘米,长约50厘米,由斯里兰卡和缅甸佛教徒所赠。古梵文经有21本,由印度佛教徒赠送。此外还有多种外文版的经书,世所罕见。

关于藏经阁,就介绍到这里。开山祖师白光、主峰曾阅藏三年,为门人作出表率,使得归元禅寺形成了修行必阅藏的传统。一代代的大德法师,为了请藏经,为了护持正法,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如今随着时代进步,接触到藏经并非难事,难的是,深入经藏。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藏,不要忘记前人珍惜藏经、艰难办道的事迹。
参考:《归元禅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