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2022-04-11 09:06:24)
标签:

转载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陈望道故居)

 

早就知道“陈望道”名字,因为他是《共产党宣言》的首位中文译者。临近他的故居,岂能不去?

自义乌火车站租了一辆网约车直奔义乌市分水塘村,这是义西夏演乡的一个偏僻的小村。过去出行困难,曾经的崎岖山路,如今是柏油铺就的坦途。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故居由陈望道父亲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总占地面积约430米。整体布局基本保存完整,具有浙中民居的典型特点。与许多浙中民居一样,木构的建筑上有许多精美的木雕。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陈望道故居坐北朝南,为前廊式天井院砖木结构建筑,由一座三合式院落与前花园、柴房等组成。

1891年1月18日,陈望道诞生于此。

故居内“陈望道生平事迹展”展示了大量的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陈望道辉煌的一生。以下片子将建筑与陈列穿插在一起,一并展示,不逐一对号入座。

陈望道的一生有诸多亮点,在此不多赘,可通过“百度”详细了解。

留在思泉记忆中比较深的有,他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者,而且参与了党的创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是党的上海地方委员会的第一任书记。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并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5个年头,是这一名校任期最长的校长。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屋早已坍塌,现在离望道故居不远处的一幢老房子内新开辟柴屋一间。

在这里,陈望道凭借一盏油灯,伏案译书,以继日,就连一日三餐和茶水也常由老母亲给他送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有一次,母亲端了粽子放到他的书桌,还在粽子边放了一碟红糖,催促他趁热吃。过了一会,母亲在屋外问儿子还要不要再加点红糖,陈望道连声答话:“够甜,够甜了。”然待母亲进屋收拾碗碟时,却发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而红糖一点没少。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于译书,竟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了

蘸墨汁吃粽子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一直在的家乡流传,故乡父老乡亲也以自己的家乡能成为点燃革命圣火之地而自豪。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味道是甜的。为了甜蜜的信仰,可以如痴如醉般地去追求。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转载]【国保打卡】(浙55)陈望道故居(国8)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