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JC/T2584-2021检验规则中若干条款的讨论

标签:
叶永和检验规则抽样方案质量水平加倍复验 |
分类: 学术论文 |
摘要:产品标准的检验规则是指导生产企业控制与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应符合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控制理论,达到准确控制产品质量水平与判定产品质量高低的目的。本文分析指出产品标准《垂直电梯曳引机用制动摩擦片》(JC/T
引言
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与判定是依据产品标准设置的检验规则执行,检验规则是否科学、严谨,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控制与判定产品质量的效果。如果检验规则设置得不科学、不严谨,生产企业机械地执行不仅控制不了产品质量水平,而且会造成错误的判定结果。比如,产品标准《垂直电梯曳引机用制动摩擦片》(JC/T2584—2021)(以下简称JC/T 2584)检验规则设置的检验判定条款规定,没有遵循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控制理论,抽样方案规定缺乏科学性,容易造成检验判定的偏差,降低了标准要求。
1存在的问题
JC/T 2584检验以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来判定与控制其质量水平。
1.1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6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两项按照《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1—2012)规定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采用特殊检验水平为S-4,接收质量限(AQL)为2.5执行;摩擦性能、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粘结型)和内剪切强度(鼓式或块式)4项按照表1抽取检验。
型式检验9项:除出厂检验6项外,还包括阻燃试验、石棉含量、有害元素等3项。但规定进行型式检验的有5种情况:第1种,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第2种,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第3种,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第4种,企业正常连续生产一年时;第5种,新产品投产时。检验按照表1抽取。
1.2检验结果的判定
摩擦性能、阻燃试验、石棉含量、有害元素等4项按计数抽样检验程序进行判定,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粘结型)、内剪切强度(鼓式或块式)等3项按计量抽样检验程序进行判定。除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等两项外,有一项不合格加倍复验合格,则仍判定该项目合格;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该项目为不合格。
JC/T 2584检验规则看似规定得比较到位,但违背了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控制理论。它能判定检验样品是否合格,不能判定该项目的批产品是否合格,而加倍复检更是降低了判定要求,使不合格摩擦片批产品更容易出厂,对消费者不利。
2分析讨论
JC/T 2584规定摩擦片批产品通过出厂与型式的抽样方案检验为合格。也就是说,摩擦片批产品经过出厂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或入库,成为合格品,或经过型式检验来解决与监督某些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同时采用“加倍复验”来复查不合格批产品。
表1 抽样数量
批量 |
检验项目 |
||||||
摩擦性能 |
阻燃试验 |
石棉含量 |
有害元素 |
抗压强度 |
剪切强度(粘结型) |
内剪切强度 (鼓式或块式) |
|
≤10 |
1 |
1 |
1 |
1 |
1 |
5 |
1 |
>10 |
2 |
2 |
2 |
2 |
2 |
10 |
2 |
2.1检验结果判定的问题
出厂检验是控制批产品的质量水平,型式检验是解决与监督其质量问题,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往往是顾此失彼。
2.1.1出厂检验
受客观条件限制,出厂检验不可能进行全项目检验,而是选择某技术指标项目的合格与否来替代整个产品是否合格。但是,按照JC/T 2584出厂检验的设置,其中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等两项,抽查判定符合国家验收抽样标准[1]的验收抽查规范,基本上能控制该项目的质量水平要求,即项目检验合格率能达到97.5%[即质量水平的接收质量限(AQL)达到2.5]。
当摩擦片批量小于等于10 000片时,摩擦性能、内剪切强度(鼓式或块式)、抗压强度等3项采用(1;0,1)抽样方案执行,剪切强度(粘结型)1项采用样品的算术平均值进行判别;当摩擦片批量大于10 000片时,摩擦性能1项采用(2;0,1)抽样方案执行,剪切强度(粘结型),内剪切强度(鼓式或块式)、抗压强度3项取样品的算术平均值进行判别。换言之,JC/T 2584规定的出厂检验除了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等两项外,其他摩擦性能、内剪切强度(鼓式或块式)、剪切强度(粘结型)、抗压强度等4项是不能控制其合格率,只能起到概率把关的作用。
例1,某批摩擦片的摩擦性能不合格率高达20%(即质量水平为20,批量小于等于10 000片)或不合格率高达10%(即质量水平为10,批量大于10 000片),在进行出厂检验时,查阅表2发现,结果是抽样检验5次,只有1次被判定为不合格。也就是说,用这样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进行质量把关,其判定效果很差,很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大部分摩擦性能质量水平低下的批摩擦片被判定为“合格”。
2.1.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样品进行全项目检验,考核与监督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除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等2个项目外,当摩擦片批量小于等于10 000片时,摩擦性能、内剪切强度、阻燃强度、抗压强度、石棉含量、有害元素等6项采用(1;0,1)抽样方案执行,剪切强度(粘结型)1项采用样品的算术平均值进行判别;当摩擦片批量大于10 000片时,摩擦性能、阻燃强度、石棉含量、有害元素等4项采用(2;0,1)抽样方案执行,剪切强度(粘结型)、内剪切强度、抗压强度等3项取样品的算术平均值进行判别。但没有考虑型式检验的目的与要求,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为判别错误埋下隐患。
2.1.2.1抽样方式的种类
抽样方式分为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依据国家抽样标准[2]的定义,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n个抽样单元构成样本,使n个抽样单元每一可能组合都有一个特定被抽到概率的抽样”。即随机抽样是不受人为主观影响,并且保证抽到样品有一个相等概率,是一种特殊的抽样方法;而非随机抽样是除随机抽样外的其他抽样方法总称,如挑选抽样、判定抽样、定向抽样等。
2.1.2.2随机抽样的结果
根据概率论的二项分布[3]公式,经计算不同检验抽样方案在各质量水平下,所得到的合格概率为表2所示。 从表2查阅得知,不同质量水平都有判定合格的可能,而且概率还比较大。例2,某批摩擦性能不合格率高达20%(即质量水平为20)的摩擦片,采用(1;0,1)抽样方案,随机抽样检查5次,有4次被判定为“合格”;采用(2;0,1)抽样方案,还有3次多被判定为“合格”,使型式检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自己欺骗自己。
表2 各抽样方案在不同质量水平下的合格概率
质量水平/% |
0.65 |
1.0 |
1.5 |
2.5 |
4.0 |
5.0 |
6.5 |
10 |
20 |
|
抽样方案 |
1;0,1 |
0.994 |
0.990 |
0.985 |
0.975 |
0.960 |
0.950 |
0.935 |
0.900 |
0.800 |
2;0,1 |
0.987 |
0.980 |
0.970 |
0.951 |
0.922 |
0.902 |
0.874 |
0.810 |
0.640 |
|
4;0,1 |
0.974 |
0.961 |
0.941 |
0.904 |
0.849 |
0.815 |
0.764 |
0.656 |
0.410 |
|
5;0,1 |
0.968 |
0.951 |
0.927 |
0.881 |
0.815 |
0.774 |
0.715 |
0.590 |
0.328 |
|
10;0,1 |
0.937 |
0.904 |
0.860 |
0.776 |
0.665 |
0.599 |
0.511 |
0.349 |
0.107 |
2.1.2.3非随机抽样的作用
针对由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影响产品技术指标的问题,如果不是普遍影响每一个产品质量,那么采用随机抽样来查找问题是非常困难,如上述例2所示,反而很容易“证明”没有问题。所以,应根据外部变化的条件,通过分析选用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获取样品,如挑选抽样等,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证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型式检验的作用。
2.1.2.4没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JC/T 2584规定的5种型式检验情况,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是否影响到产品的技术指标能否达到标准规定的问题,如“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动”“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和“新产品投产”等;另一类是生产企业开展自我监督产品质量水平是否下降的问题,如“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和“企业正常连续生产一年”等。换言之,型式检验要解决的问题对象不同[4],抽样方法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否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很可能造成判定的偏差,甚至产生天壤之别的结果。
2.2检验批产品组合的问题
JC/T 2584规定“当批量过大时,也可以分成若干小批”,没有解释数量为多少可定为过大。但是,根据表1批量分段设置的推理,当批量大于20 000片时可认为批量过大,可以分成若干小批进行抽样检验判定。
JC/T 2584没有考虑型式检验的特殊要求与目的作用,所有检验项目样品的获取都是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除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等两项外,其他7项按照表1执行,把概率把关当作控制方法使用,容易导致判定结果的偏离。
2.3判定结果的问题
检验最终要进行判定,而JC/T 2584规定该批产品项目是否合格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样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来判别该批产品项目是否合格;二是以样品的算术平均值是否达到规定值来判别该批产品项目是否合格,以及对不合格项目采用加倍复验方式进行复查。
2.3.1两种判别的情况
JC/T 2584设置的抽样方案,不符合国家抽样标准的规定,第一种情况是根据计数抽样检验程序设置的判定方案,查阅表2可以发现,它不能控制产品质量水平,只能起到概率把关的作用;第二种情况取所有样品的算术平均值,但没有按照国家计量验收标准[5]的检验程序进行判定,有点不伦不类。它比计量抽样方案[5,-0.953]或[10,-0.580][以剪切强度(粘结型)检验项为例]的要求高些,但同样不能控制产品质量水平,只能起到概率把关的作用。
2.3.2加倍复验降低了要求
JC/T 2584的复验规定不符合国家复查抽样标准[6]的复验程序,国家复查抽样标准称为复验,是“对样本产品进行重复性、再现性或中间精密度条件下进一步测试”的复查程序,不是重新抽样,更不是加倍抽样,不能把它与国家复查抽样标准规定的复验程序混为一谈。按照JC/T 2584规定进行复验会降低考核标准要求,提高了检验批产品的合格概率。
例3,某批摩擦性能不合格率为10%(即质量水平为10,以批量大于10 000片为例)的摩擦片,当抽查判定不合格后(即不合格概率为0.190),复验用加倍数量的(4;0,1)抽样方案。查阅表2发现,这0.190不通过合格概率又获得0.656的通过概率,使原本只有0.810的合格概率升至0.935。同理,其他摩擦性能质量水平的批产品,经(2;0,1)抽样方案检验后再加倍复验,都会提高判定合格概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2;0,1)抽样方案后加倍复验在不同质量水平p下的合格概率Pa加倍(p)
|
0.65 |
1.0 |
1.5 |
2.5 |
4.0 |
5.0 |
6.5 |
10 |
20 |
合格概率Pa加倍(p) |
1.000 |
0.999 |
0.998 |
0.995 |
0.988 |
0.982 |
0.970 |
0.935 |
0.788 |
比较表3与表2得知,不管摩擦性能项的批产品实际质量水平是多少,加倍复验都会提高判定合格概率。所以,JC/T 2584检验规则中设定的复验方案,不仅没有严加控制质量水平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要求,使不合格摩擦性能的批产品更容易被判定为合格而进入市场,从而降低了市场中整体摩擦片的质量水平。
3提出建议
检验规则设置的检验抽样方案,方法要科学、判定要准确,不能违背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控制理论,使检验判定效率能最大化。
3.1出厂检验要进行整体质量控制
出厂检验除了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等两个项目外,各生产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对不同检验项目制定相应的接收质量限值与检验水平,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摆脱抽样检验只能起到概率把关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2型式检验应区分抽样方式
型式检验对于不同问题情况,应明确规定不同的抽样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型式检验的作用。如解决外部原因可能影响产品技术指标的问题,应采用非随机抽样方式;如是自我监督生产质量水平高低应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不能混为一谈,从而提高型式检验的效益。
3.3复验要科学、准确
复验目的是纠正初检可能产生的错判,不是降低判定标准,所以必须准确、科学,不能简单从事。如果某个检验项目需要复查,绝不能采用加倍复验的形式,应该按照国家复查抽样标准规定的复查程序进行,真正达到复验纠偏的作用与目的。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JC/T 2584检验规则设置的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还不够完整,产品生产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准确把握,不能简单从事。生产企业如果要利用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对产品质量实施控制,应对各检验项目设置不同的接收质量限值与检验水平,并以此从国家验收抽样标准中检索到适合自己的系列抽样方案,对摩擦片检验项目进行连续的抽样检验判定,达到控制的目的;质量监管部门在开展监督抽查时,不能简单地按照JC/T 2584设置的抽样方案执行,抽样方案要符合监督抽查的规范要求[7],尤其是要进行复查,绝不能采用加倍取样的形式进行,确保监督抽查及复查结果的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张玉柱.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的策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