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分享:大班主题活动:农 家 秋 色
(2015-05-22 14:56:49)
标签:
育儿 |
大班主题活动:农 家 秋 色
一、主题来源
二、主题活动目标
1.
2.获得对山林、果园等自然环境的认识,积累关于秋天的相关经验。
3.观察树的落叶现象,知道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之分。
4.学习用观察、比较、测量等方式探索树木、果实、树叶等,萌发探究自然秘密的兴趣。
5.勇敢参加各种野趣活动,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逐渐养成喜欢探究和尝试、不怕困难、有坚持性等学习品质。
次序 |
活动 名称 |
活动目标 |
1 |
神奇的大山 |
1.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山“神奇”的形象,学习清楚地表达。 2.乐于想象,并能大胆地用画笔表现。 |
2 |
家乡的山 |
1.理解儿歌中对不同季节的山的描述,感受大自然给大地带来的多姿多彩的变化。 2.通过观赏、爬山活动,锻炼身体素质,激发对家乡的山热爱之情。 |
3 |
树 叶 |
1.根据音乐,想像小树叶飘落的动作。 2.用肢体动作和竹制乐器大胆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想象。 |
4 |
常绿树和落叶树 |
1.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常绿树与落叶树的不同特征。 2.发展观察、比较能力,激发探索大自然变化的兴趣。 |
5 |
千奇百怪的树叶 |
1.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树叶的资料,对千奇百怪的树叶产生好奇。 2.乐意在集体面前展示收集的树叶,学习清楚地讲述收集的故事。 |
6 |
树的粗细 |
1.尝试利用多种工具探索各种测量树的粗细方法。 2.学习比较树干的高矮、粗细的不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
7 |
制作树叶标本 |
1.学习制作树叶标本,探索、感知树叶的变化。 2.做事细心、耐心,能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 |
8 |
秋天多么美 |
1. 2. |
9 |
多样的果实 |
1.感知植物果实的多样性,感受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清楚地表达,发展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
10 |
奇特的秋装 |
1.尝试用秋天的野果实及辅助材料装饰服装,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2.大胆想象,体验成功的乐趣。 |
11 |
野餐活动 |
1.通过“野餐”系列活动,提高自理能力及身体素质,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 2学习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解决,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
12 |
扫落叶 |
1.积极参与扫落叶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2.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想象、创编树叶飘落、扫落叶的动作形态。 |
13 |
玩竹筒 |
1.探索用各种方法玩竹筒,发展走、跳、平衡等基本动作。 2.学习自我保护。 |
14 |
采果子 |
1.积极参与采摘活动,激发对山林的探究兴趣和喜爱之情。 2.发展越野能力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
四、主题思考网络
农 家 秋 色 |
秋天多美好 |
我们的树朋友 |
秋天的山 |
秋天多么美 |
奇特的秋装 |
多样的果实 |
常绿树 和落叶树 |
千奇百怪的树叶 |
树的粗细 |
家乡的山 |
神奇的大山 |
采果子 |
树叶 |
制作树叶标本 |
扫落叶 |
野 |
五、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鼓励幼儿自带各种小盆景,陈列在科学区内,让幼儿相互观察,了解这些盆景的名称,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投放皮尺、长短不同的绳子,供幼儿测量。
(2)美工区
(3)阅读区
(4)建构区
(1)主题墙
创设“农家秋色”主题墙饰,用收集的各种树叶、果实、野花野草以及乡土材料布置成山林或果园的背景,创设环境氛围;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经验积累、自我创作与表现,以图片、观察记录、作品、活动照片等形式逐步呈现在主题墙上,为幼儿的学习提供直观、方便的素材,同时也展现幼儿的探究、学习的轨迹。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山“神奇”的形象,学习清楚地表达。
2.乐于想象,并能大胆地用画笔表现。
活动准备:
课前带领幼儿爬山、野餐,观察过家乡秋天的山色,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神奇的大山”故事的开端,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二、鼓励幼儿用丰富的词汇大胆想象、描述大山的“神奇”。
三、教师将幼儿描述的形象编成“神奇的大山”故事的内容,幼儿欣赏。
四、幼儿再次描述大山的神奇形象,并请幼儿将想象的内容画下来。
五、幼儿相互讲述故事“神奇的大山”。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中对不同季节的山的描述,感受大自然给大地带来的多姿多彩的变化。
2.通过观赏、爬山活动,锻炼身体素质,激发对家乡的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图片,幼儿园不远处的树林;已学过诗歌《家乡的山》。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上山,边走边观赏家乡路边、小溪、田地等景观。
二、引导幼儿朗诵儿歌,理解儿歌中四个季节的山的不同内涵。
三、请幼儿收集秋天山上的“宝”。
四、“爬山”活动。
1.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爬山”。
2.分组进行“爬山”比赛。
五、休息,整理,回园。
活动三
活动目标:
2.
3.
活动准备:
已学过歌曲《小树叶》。
自制的竹奏乐器若干。
活动室布置树叶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进活动室表演自编拾落叶动作。
二、讨论引出课题。
幼儿齐唱歌曲《小树叶》。
提问:这些美丽的树叶会飘到哪里去呢?它们是怎么飘的呢?
三、根据音乐情绪,创编合适的动作。
1.鼓励幼儿随音乐想像小树叶飘落的动作,自由舞蹈。
2.请个别幼儿先示范表演,再让全体幼儿学习表现。
3.幼儿听音乐表现树叶飘落的各种动作。(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随乐句变化而调整)
四、学习用竹制打击乐器表现音乐。
1.教师介绍竹制打击乐器,引导幼儿寻找适合表现不同音乐的乐器。
2.自由选择一种乐器,和着音乐节奏敲击。
活动四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常绿树与落叶树的不同特征。
2.发展观察、比较能力,激发探索大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外活动或秋游时收集落叶,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观察园内常绿树:雪松、龙柏、海桐、桂花,落叶树:银杏、马挂树、腊梅树等,初步感知常绿树与落叶树。
二、比较园内典型的常绿树与落叶树叶的不同。
请幼儿各拿一片叶子,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比较颜色、厚薄、光泽上的不同,并总结梳理两种叶片的不同处。)
三、根据经验交谈。
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认识的树,并说一说他们认识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四、教师讲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故事”,帮助幼儿获得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概念。
五、区分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请幼儿根据图板上的图片分辨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观察,看看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活动五
活动目标:
1.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树叶的资料,对千奇百怪的树叶产生好奇。
2.乐意在集体面前展示收集的树叶,学习清楚地讲述收集的故事。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协助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千奇百怪的树叶”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不常见或特征不明显的树叶资料。
活动过程:
1.集中展示千奇百怪的树叶,幼儿观察欣赏。
2.幼儿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那份树叶资料,并讲述收集故事。
4.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几种不常见的树叶。
5.引导幼儿比较、概括各种不同的树叶。
6.将幼儿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制成一个主题版面,供幼儿和家长欣赏。
活动六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多种工具探索各种测量树的粗细方法。
2.学习比较树干的高矮、粗细的不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皮尺、长短不一的绳子、纸板条若干。
2.寻找一片有粗细树木的树林。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到树林,请幼儿看看、找找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树,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说说这些树的名称。
二、尝试用各种方法测量树干的粗细,教师观察引导。
1. 幼儿相互交流测量的原有经验。
2.引导幼儿任意找几棵树,用各种方法比较哪棵树干粗,哪棵树干细。
3.幼儿分享交流各种比较、测量的方法。
4.小结:引导幼儿明确围合的方法较正确,并肯定幼儿较准确的测量记录和比较方式。
三、看一看,猜一猜:引导幼儿用目测等方法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找找哪棵树最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树有多高?
四、和幼儿一起捡树叶。
活动七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树叶标本,探索、感知树叶的变化。
2.做事细心、耐心,能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树叶、剪刀、书本
教师收集“标本”。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标本”,引起幼儿制作标本的兴趣。
1.树叶标本和树叶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要制作标本?
3.说说自己带来了哪些树叶?
二、观察制作标本的工具,说说有什么用?
三、幼儿制作标本,教师指导。
四、请幼儿将制作好的标本册放到固定的地方,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把哪些树叶制作成了标本。
活动延伸:
一周后,请幼儿把自己制作的标本进行拼贴。
活动八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学习演唱第一段。
2.学习用短促的声音表现歌曲的调音部分。
活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方式,前置副歌学习,掌握调音的唱法。
二、学习演唱第一段歌曲。
1.
2.
3.
4.
三、完整演唱第一段歌曲。
1.
2.
活动九
活动目标:
1.感知植物果实的多样性,感受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清楚地表达,发展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请幼儿每人收集植物果实2-3种。
教师准备不常见或特征不明显的果实(甘蔗、核桃)。
大小果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出示并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
二、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几种果实。
三、果实分类。
1.分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2.按果实的不同用处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分类。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
活动十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秋天的野果实及辅助材料装饰服装,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2.大胆想象,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果实。
大塑料袋,双面胶,录音机,磁带。已粘贴好的服装。
活动过程:
1.教师身穿装饰有各种图案的服装,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自由创作心中的秋装,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巡回指导。
4.小小服装模特表演。幼儿穿上装饰好的外套,跟着音乐进行表演、展示。
七、主题活动反思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围绕主题安排整个空间环境,力求使墙面、室内空间、区域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创设了展现农家山林特色的环境:窗台上,挂上了各种野果子,既作为一种装饰,又是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的材料;各个区域,投放了相应的收获的果实、野花等。墙面,贴满了孩子们用树叶、粘草籽等粘贴的作品,教室成了秋天山林的一个缩影,孩子置身其中,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秋的气息。同时,我们还带领幼儿通过“野餐活动”、“爬山活动”、“测量树的粗细”、“采树叶、果实”等活动来收集材料,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知识经验的习得过程,这样获得的材料,孩子更加珍惜,并更加乐于探究,孩子在收集各种果实、树叶时,对自己所带的物品特别感兴趣,争着向同伴介绍名称,介绍采集的地点等,促进了主题的深入开展,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激情,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