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意绘画技法点拨(二)

标签:
杂谈 |
第三节
幼儿创意绘画技法点拨(二)
三、色彩画的创意涂色技法
摘自:黄祥清著,《色彩魔法书》,湖北教育出版社
1、交错擦边法
这种画法主要是为了使平涂色彩不显平板单调,增强动感趣味。首先,将两个不同的形象各分割一部分,再巧合成一个整形。或者将一个整形横平、竖直地分割成两块,平涂色彩后再用颜色笔(油画棒、钢笔、炭笔、水粉、彩铅均可)擦画形体的边缘。
擦边方法是出效果的关键:
(1)先以错位的方式擦画分割线两边的形,再擦内部其他的形边缘。
(2)基本上是从形体的一边向另一边擦涂,至于形体的哪边擦色、哪一边留空,有时要根据形体组合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化。
(3)擦色时下笔要从重到轻,靠形体边线或分割线处要由深逐渐变浅,直到虚掉。
2、白底擦边法
这种画法用彩色铅笔较为适宜。单纯明朗容易掌握,在白纸上先用黑色笔画形,再选择两三只不同颜色的铅笔(两只暖色一只冷色或者相反)也是由形体的一边向另一边擦色,靠形体边线处要擦整齐,下笔要从重到轻,擦色由深逐渐变浅最后画到无色成白。
在鸟树的内部用红黄并置擦边,以绿色在背景上衬托外形,或将色彩对比关系反过来,用蓝绿色并置擦边,以红色衬出外形。形成内外互动互补的擦边效果,体现出便捷、轻松、清淡雅致的彩铅特色。
3、平涂擦边法
这种画法简便易学,以彩色水笔、水粉画均可。先根据冷暧、深浅对比关系平涂颜色,然后用深色或根据画面需要选某种色在形体边缘擦色,也是由深到浅仔细耐心地擦画,这一步骤是出效果的关键。
硕大的鸟头,娇小的孩童,画面强烈的大小对比,静中有动。孩童犹如嬉戏在欢乐的空中乐园,在鸟嘴里巧妙有趣的攀援动作更增添了几分惊险。
情趣盎然、色彩明快艳丽,构图简洁活跃,具象的主体,抽象的背景,大鸟和树枝叶秋千与不规则流线型相结合别具一番风味、神韵十足。
4、分割涂色法
这种表现方法可使一个趋于平淡的形象顿时显得绚丽多彩、神奇异常,在这个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用色彩组成的浪漫世界里,你的心底可尽情随意地流淌灿烂的幻想和憧憬。
首先,用铅笔轻轻起稿,勾画出形象的外形,再分别在形象内部和背景上用不同的曲线和直线进行不规则的交错分割,然后以不同的对比方式(如:冷暖对比,高调、低调对比等)在分割的几何形块中涂上颜色。可以脱离它原有的色彩,而使用具有创意的颜色去表现。
通过这种造型练习,掌握如何利用线来分割组织,如何利用颜色、调子及冷暧的对比来开辟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如图《神秘的大佛》
梦幻般的效果构成了一个神秘的组合形象。大面积的背景以曲线分割,主体的形象以直线分割,色彩处理上单纯明快,蓝绿相间中夹有微小暧色点,红黄并置里点缀少量蓝色块,整体上对比强烈、细部里彼此呼应。意蕴深邃、诡秘神奇,有力地烘托出大佛的幻化感。
http://cs.gzedu.com/jiaoshijixu/2010/yrmsjy/Image/%E5%88%86%E5%89%B2%E6%B6%82%E8%89%B2%E6%B3%951.jpg
5、邻近渐变法
首先选择相邻的渐变色彩,如:红—桔红—桔黄—中黄—柠檬黄;普蓝—群青—湖蓝—粉蓝—淡绿等。再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渐变混涂,使画面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画面色调统一但又有变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涂色方法。
6、构成法
在涂色的同时,可以添加一些图形、方形、三角形及直线、曲线和圆点编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它的特点:平面性、自由性、趣味性。此法让孩子自由随意组合线条,并能大胆搭配色彩。
7、点彩法
点彩法的叫法源于十九世纪后印象派画家修拉的分色点彩法。画面用密集的小色点组成物体形象,犹如建筑装饰上的“马赛克”拼贴镶嵌,构成了色彩相混合的特异的色彩情趣,给人一种闪烁、颤荡的色彩感受,增加了色彩画的趣味性和“玩颜色”的意味,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8、明暗法
明暗法是强调明与暗的对比作用增加其艺术效果的,画面强烈、刺激、醒目,画的主题清晰、明了、突出,增加了物体的形象感,容易出现好的视觉效果,易被幼儿接受,适合幼儿学习运用。如主题物是亮色,背景就用暗色或者反之。
9、冷暖法
冷暖法就是利用色彩的冷暖感觉能给人不同心理感受的作用,画出自已喜欢的冷暖色调或者符合自己欣赏习惯的色彩画。冷暖法适宜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主观色比较多,因多用邻近色作画,如暖色调绘画有红、橙、黄及相近的颜色等,色彩单纯简洁,能给人以情绪渲染。
10、底色法
底色法就是在有底色的画纸上作画,现成的色纸有印刷纸、卡纸等,也可以自己做底色纸,先调一种自己喜欢的底色均匀地涂在画纸上,待干后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了。底色法的特点是:画面较完整、和谐、统一,易与其他色相互协调,画面也显得整体。但此画法不适合在自己做的色纸上薄画,底色会在画笔的运动下泛起,在自己做的色纸上画画颜色应调得厚一些。
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1、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1)蘸墨的方法
一般讲来,用毛笔直接蘸墨画画,就是无变化的死墨。当墨中注入水,水、墨相融,就产生了具有干湿浓淡变化的活墨。一般是先蘸水后蘸墨,再将笔调至尖浓根淡过度均匀。随着作画使用时的消耗,墨色会自然地由浓到淡、由湿到干,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尽量“一笔墨”用完后再蘸墨,保持墨色的鲜活。掌握运笔蘸墨的基本规律,不能把幼儿引到刻意追求笔墨偶然效果的误区中。
(2)执笔的方法。
执笔本来无定法,孩子们可以随意,但从一开始,就要强调是腕悬肘,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凝重浑厚、生拙奇趣。再一点是要求他们,每作一幅画必须一气呵成,墨的干湿浓淡,只有趁湿的时候,在生宣纸上才会产生墨韵变化。只要孩子们学会正确的运笔蘸墨方法,把精力集中到所描绘的内容里,一些奇妙的笔墨效果,往往会是不思而遇的。
(3)画线的方法。
线是中国画的基本元素,中国画不仅用线造型,而且用线达意。画线时,落墨大胆,表现的线条要夸张且具抽象意味,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趣味性。然而,这些效果的出现往往是偶然的,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应关注如何把偶然变为必然,从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趣、墨趣、水趣、情趣。
(4)用色的方法
水墨画的颜色,是在墨的基础上适量着色,应使色不碍墨,这样画面就会整体统一。有时要等墨干后再画色,有时需墨未干就着色,使色墨交融,产生奇妙的效果,也可墨中调色或色中加墨。
2、水墨画的特殊技法
(1)撒盐法
材料:水墨颜料、盐、宣纸
方法:先将纸打湿,然后涂上颜料。当纸的湿度适中(七分干)时将盐撒在上面,盐溶化之后,形成雪花状的渗化。纸张干了之后,再画上其他景物。
注意:撒盐的过程,盐的多少疏密,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可以用于制作石头肌理、雪花等。
(2)喷涂法
材料:水墨颜料、宣纸、牙刷
方法:喷涂最简单的就是用牙刷蘸上颜色,慢慢向画面喷洒,由深到浅的变化,根据需要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效果。在教幼儿时,可以先让幼儿比较平涂和喷涂的不同效果,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再教给幼儿方法及实际运用。
方法:
材料:矾胶水(胶水)、宣纸
方法:先用毛笔蘸矾胶水或胶水,用线条勾出物象,等干了,用淡墨或色染,结果有矾水画过的地方不吸收墨色呈白色,矾水未画的地方才有墨色,画面就显露出来了。
(4)揉纸法
材料:宣纸
方法:将宣纸揉起来,用力捏紧,然后铺展在桌面,这张宣纸就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小皱纹,以手掌略抚摸平整,保留皱纹。用毛笔画画时,因为纸面接触不均匀,形成一些特殊的肌理,线条毛毛糙糙,有浑厚凝重的感觉。揉纸有横揉、竖揉、斜揉、和不规则地揉;可以在画前揉,在画间揉,可在局部揉;还可根据需要反复揉几次。揉皱后利用纸面凹凸不平,通过勾、点、擦、染进行绘画,从而产生一些特殊意趣。
(5)吸附法
材料:脸盆盛水、蓝墨水
方法:先用大口盆放适量的清水,用毛笔将墨或色滴入水中,然后用引导使墨色流动,注意捕捉形象。然后准备好的宣纸用手轻轻放入水面,使形成的墨色纹样吸附到纸上,然后双手捏着纸边,放在桌面毛毡上,用另一张宣纸覆上,轻轻拍匀,为的是吸掉下面湿纸上一些水分,不使那些吸附的痕迹模糊,再放在通风处。还可多次滴墨色,多次提放,然后晾干,再将纸上的纹样根据自己设想,稍加几笔进行加工,可得到一幅意想不到的画。
前一篇:幼儿创意绘画技法点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