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山朝令夕改暴露楼市真相

(2011-10-13 17:18:39)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策略

随着今年“金九银十”热闹不再,尽管各地促销降价竭力吆喝,成交量却在全民观望中一片惨淡,楼市似乎已一夜入秋。媒体当然不会放过每一个有关楼盘落难的消息,更是添油加醋惊叫一番,直呼楼市崩盘在即,足足吊起普通百姓们翘首以盼的胃口。今年“铜九铁十”的罕见出现,看上去,是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已见成效,实际上,这不过是楼市在货币紧缩大环境下难以幸免的休眠插曲。

 

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消息称,全国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苏州、青岛、厦门、重庆等20个城市的交易数据均同比2010年下滑,总成交量同比下降44%。其中8个城市成交量跌幅在50%以上,跌幅最大的深圳和宁波,分别达到了90.25%78.04%,上海的跌幅也达到了72.79%。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数据,似乎成为楼市即将进入拐点的主要依据,但房价并未出现整体下跌,政府也并未真正对房地产痛下杀手。

 

今年以来,尤其是九、十月份,楼市成交惨淡是真,但这并不是政策调控效果显现的结果。众所周知,在2010年初,国务院就出台多项楼市调控政策,著名的“国十条”即便是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税收政策等角度,实施调控举措,都未能阻止2010年房价继续前奔的脚步。这是因为许多地产中介完全可以用变相的手段来化解这些政策限制,在2010年紧缩政策刚刚起步、还算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泛滥的流动性充斥着国内的楼市,哪怕是北京的房价高过纽约,楼市依然火爆。在这种明知地产泡沫的背景下,政策还是手下留情,虽然有关房产税推出的消息在2010年下半年甚嚣尘上,但这一针对楼市的“杀手锏”迟迟难产。在限购令上,也并未在全国范围推广。

 

随着货币政策在2011年上半年连续加息,收紧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流动性在2011年得到快速消化,股市扩容也吸走相当一部分资金,银行也明显出现存款减少的压力,放贷几乎集中在有可靠担保性质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在银行渠道上受阻,不得不寻求民间借贷市场。资金紧缺,成为2011年最主要的市场现状,尤其是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个人贷款更是难上加难,用于投机炒楼的资金逐渐断炊,炒作氛围降温后引发老百姓观望加剧,这才是楼市在今年出现成交惨淡的主要因素。

 

即便是这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媒体报道的少数楼盘房价下跌,也仅仅是少数开发商急需回笼资金所致,无论是深圳的龙华某楼盘降价5000/平米,还是北京通州房价跌至一万五,这种降价是建立在今年上半年的炒作高峰后的回落,这些楼盘地理位置也均处于主要城区范围之外。较之去年,即使大降后房价并未出现同比回落,而且大部分的一线城市楼盘价格只是止住了上涨的脚步,楼市整体价格依然坚挺,并未如媒体渲染的那样糟糕。

 

我们在国庆期间的调研信息显示,在三、四线城市或城镇的房价依然在强劲上涨,这主要与内地县城没有地产泡沫,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较大关系。而炒房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二线大城市,所动用的资金也较为庞大,多数炒房者都是寻求银行贷款,而目前银行面临资金紧张局面,难以向个人放贷,炒房之风消退,成交量当然会大比例萎缩。

 

    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几乎捆绑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楼市若真难以支撑,地方政府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出台楼市放宽政策,民众期望地方政府遏制楼价或者指望楼市崩盘的想法,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太现实。日前佛山朝令夕改的“限购放宽令”其实已经反映了地方政府无意让楼市萧条的真实意图。那么,仔细想想与地产开发商同处一条船上的地方政府所作所为,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在今年第四季度去库存化过程中,最多也只是遏制住房价上涨步伐,让通货膨胀来逐步化解已经积累的泡沫风险,出现这种可能性的概率是最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