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堂还是要有你的样子——《活在课堂里》读后感
(2024-03-31 15:32:05)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
所有教师的人生之路,都通向这样的目标:上好每一堂课,成为一名好教师,过好自己的课堂生活。本月共读的就是李政涛老师的《活在课堂里》这本书。
于我们每一个教师而言,课堂是不陌生的,但是课堂却也是每日都不同,它在即兴中创作,在试错中完美。对于课堂记忆中最深的是,工作第三年,有机会上一节区级公开课,那时候的自己就是职场小白,没有想法,也不敢有想法,对于前辈们的指导更是觉得受用至极,基本就是拿来主义。学校也非常用心,为了这堂课能更好的表达,还特意邀请了区里的前辈前来帮我指导,在那个午后,我的对面坐着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我的内心诚惶诚恐,听到的意见也是各不相同,那个当下,我点头认同,但当回到办公室,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去修改我的教案。眼看着,上课的日子愈发临近,我的焦躁可想而知,此时办公室的同事轻声对我说道:“小张啊!他们给的建议,你觉得有价值的就听一听,你觉得很难实现的,那就听听算了,不要去纠结!你的课堂还是要有你的样子!”那一刻,我觉得那就是一束光,救赎了那个矛盾而弱小的我!
《活在课堂里》这本书是作者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生命的样子。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
说到底,课堂的样子,取决于教师生命的样子。我的样子,就是课堂的样子,课堂的样子,也是我的样子,每一种课堂的样子,都是我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主动活出来的样子,活出课堂的样子,其实就是活出生命的样子。
我想课堂是生命成长之地,我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一种神态,都可能印在学生的心底,转化为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记得师傅曾经告诉过我,你在课堂里的一言一行都是神圣的,你的举手,你的语调,你的精神状态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所以,当我们有机会成为别人的师傅时,我也将这些话告诉了年轻的老师,我希望将这些需要要珍视与呵护的课堂传统能够传承。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发展自己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多读书、做教研、做反思写作。李正涛教授提到,中国基础教育教师至少需要具备六项新基本功:立德树人、研究、融合、协同、评价、数字化。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chat GPT的时代,我们要绝处逢生,需要重塑或强化教育本领,才能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要活出课堂的样子,打造理想的课堂”,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李政涛教授在书的封面写到“献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人”。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