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2011-08-23 11:00:21)
标签:
教学质量质量分析报告上海安脉教育 |
分类: 数学 |
此次试卷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合理。
2、 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二、考试数据与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全班66人,平均分86。9分,优秀率88.44%,及格率95.4%,各题数据情况如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25 |
6 |
10 |
34 |
5 |
20 |
平均分 |
22、4 |
4、7 |
5、8 |
31、3 |
4、6 |
18、1 |
失分率 |
10、4% |
21、7% |
42% |
7、9% |
8% |
9、5% |
从答题情况分析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而且教师十分注重积极的情感、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很多教师正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三、典型错例分析
典型错例 |
出错原因分析 |
相应教学分析 |
今后具体措施 |
一、填空题4题,期末考试试卷上写着“考试时间为90分钟,如果早晨9:00开考,应在( |
时间概念较为模糊,没有先把90分钟看成一个小时30分钟,导致后面会出现9:90这样的错误。 |
部分学生对时间感觉较浅,因为时间也是个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到,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就很难做。 |
再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先将90分钟化成1小时30分钟,然后再进行计算。 |
二、争当小法官3题,四个小朋友约重1吨。 |
这类的题在考前练习过,学生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对质量的感受不多,无法进行正确估计。 |
教学时这种题练习过,学生没有很好的对吨、千克这些质量进行亲身感受。 |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唤醒,才不会错。 |
三、选择题2题,右边甲乙两图的周长的比较。 |
这道题比较灵活,学生没有把这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图形来看。 |
学生不灵活是错误的直接原因,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能够灵活分析,把甲乙两个图形画开再比较。 |
教给学生思路的同时,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更重要。多培养多向、逆向思维能力。 |
三、选择3题,你走1千米大约需要( |
这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没有养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也是不太细心造成。 |
这种题型由于平时训练没有让学生去实践,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去学习。 |
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类型同样需要我关注。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 |
三、选择题4题,张老师每天要给4个班上音乐课,每个半的学生人数在31——38之间,张老师每天大约给( |
学生在做题时无法灵活作出反映。对一个算式的估算平时训练较多,但对于一个范围的估算就无法变通。 |
教学时虽然强调了这种类型的问题,可对范围的估算平时训练较少。 |
今后教学时要进行拓展,发散练习。 |
四、出现问题的综合分析: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2、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较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是让学生简单面对理想状态的问题,不动脑筋的搬用公式、方法,还是将复杂情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算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组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五、今后的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需要加强的是,在练习设计中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减少枯燥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习题,增加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对生活有更多更深入的数学分析和数学理解。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有效解决问题。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等正面引导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减少学习中“凑答案”的现象。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作出合理的分析,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4、在作业过程中,提出对书写分的一贯要求,要求学生认真作业从写好每一个数字开始。提倡学生将思考的依据写出来,该画图表示的要画图,该列出算式的要列在旁边,该有推理或验证过程的都要有过程展开。
5.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练习教学
6.教要面向全体学生,学要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