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桶者》教学反思   朱家瑞

(2013-06-06 11:59:59)

《骑桶者》教学反思

朱家瑞

昨天,在高二(7)班开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高二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里的《骑桶者》一课。总体感觉这节课还算成功:教学重点突出,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课堂氛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比如学生对于深层次的问题的思考力度不够,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探讨仍然浮于表面。

成功之处:

一是上课更加从容与自信。

这篇小说尽管我教过几遍,但我在上课之前做到了认真备课,在反复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卡夫卡的其它作品以及个人传记。从作者的个人经历看,他是一个非常敏感、内敛的作家,从小生活于家庭暴力的环境之中,父亲性格暴躁,这导致了他内向的性格。这样的生活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惴惴不安、谨小慎微的性格,无不带有作者的影子。虽然这篇小说写于一战其间,有对社会层面的揭示,比如反映社会的冷酷,人民生活的困苦,但纵观作者的人生经历,我认为作者更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着重表现人物的惶恐不安、畏缩的心理世界。因为卡夫卡不像鲁迅那样关注社会,他没有明确的阶级倾向,他的创作主要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情绪。所以,我认为如果仅仅从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去解读这篇小说,狭隘地将其理解为对社会冷酷现实的揭露,我感觉是不够的。

二是学生发言踊跃,课堂状态良好。

本学期,我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比如,采用课堂竞答的方式激励学生课堂上展示自己,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等等,收到了明显效果。本学期以来,学生上课打瞌睡的现象消失了,他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 语文课正逐渐成为学生心目中所喜欢的一种课堂。我想,这节课学生的积极表现,与他们平时对课堂上参与学习的热情是分不开的。

三是重点较为突出。

由于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设计本课时,我采用了导学案式,试图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做学案,达到自学提高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着力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缜密性、准确度。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以前,有的学生以前面对问题无所适从,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答题时抓不住要点。通过本课的训练,学生在这些弱点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

不足之处:

一是目标设置过多,结果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这节课设置了两大目标,一是探究小说的主题,二是研究小说虚构的手法。由于时间紧迫,只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二是学生的思路仍然没有完全打开。一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停留于文本表面,不会深入地思考,提炼,总结 ,导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抓不准要点。

三是自己上课时仍然显得较紧张,导致有时思路受阻。

我常想,语文教学的要义不是给学生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学,乐学,会学,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重点,这远远比教学生做几道题目更为重要。但由于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在语文教学之途中,“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坚信,即便是爬,也要爬向另一个终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