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测试

(2021-02-28 17:10:13)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     一片神鸦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

B.金戈铁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     烽火扬州(道路)

C.元嘉草草(很多草)                 佛狸祠下(拓跋焘小名

D.赢得仓皇北顾(获利所得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代指孙权故宫)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学科网ZXXK]

A.烽火扬州(道路)                     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         

B.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C.卷起千堆(比喻浪花)                 何人唤取请别人为自己做事

D.西风,季鹰归未完,结束      一尊还江月(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3、下列词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对下列各项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5、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3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封狼居胥。                            4)杨花落尽子规啼

A.刘裕    周瑜    张季鹰    霍去病

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杜宇

C.周瑜    刘裕    张季鹰    霍去病

D.刘裕    周瑜    霍去病    杜宇

6、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7、对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来源:Zxxk.Com]

B.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 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

D. 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8、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 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 词必须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 宋词也有以婉约的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多用典,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9、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用语双关,揭示了历史规律,充满了沧桑感。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三句用对偶手法写眼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前景象,怀古中感慨万分。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代和比喻。

10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收复中原。

B.“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的雄姿和声威,暗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出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提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11、对这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永遇乐》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侘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边备战,边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作为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了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侘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宏图大业的深谋远虑。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1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3---14题。[来源:学。科。网ZXXK]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请结合上阕的内容,分析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答】

 

 

14一片神鸦社鼓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情景?词人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

 

 

三、名句默写。(16分)

 1)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是“                                                           。”

2)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讽刺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句子是:                                                           。”

3)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是:                     :                                     ?”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遗忘,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               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两句。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                    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8)辛弃疾在《永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公元1176(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头来去云”意为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与“山前灯火欲黄昏”构成了一种昏暗浮动的景象。

B.“鹧鸪声里数家村”一句由“鹧鸪声”“村”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一句的喜逢故人做铺垫。

C.“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是儒将的标志。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

D.《招魂》是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主要内容为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1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闻科诏勉诸子

辛弃疾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梅福:西汉南昌县尉,后成隐士,敢于针砭时弊,直言不讳。仇香:东汉官吏仇览的别名。他做王涣主簿,善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自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诗人得知朝廷发布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后,为勉励儿子们而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们的期望。

B. 第五六句从正面告诫儿子们,如果像三公之后的人那样不努力读书,也只能空有七尺之躯,对国家毫无用处。

C. 第七句对儿子们寄予了厚望,祝愿儿子们在当年的考试中能顺利入选,第二年再去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

D. 最后一句希望儿子们在通过史部选拔后,要像汉代的梅福、仇香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做正直敢言的好官。

4、这首诗的颔联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用典灵活,意蕴丰富。请从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这两个方而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对这一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3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4】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4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5、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语言运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续,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代诗(词)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                                   ,是符合诗歌的精练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从字面上看是很浅显的,                                     :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工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冀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巩固

1【答案】A

【解析】B: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C:草草:草率出征;D:赢得:落得。

2【答案】C

【解析】A: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D:尽:全、遍、到处都是。

3【答案】B

【解析】ACD项均为借代,“金戈铁马”代指威武雄壮的军队,“汗青”代指“史册”,朱门代指“显贵之家”。B项为比喻。

4【答案】C

【解析】A项用的是刘义隆典,B项用的是廉颇典,C项用的是刘裕典,D项用的是孙仲谋典。C项,张冠李戴,不是赞扬孙仲谋,而是刘裕。

5【答案】B

【解析】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火烧赤壁。(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3)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4)子规啼——杜宇死后魂魄化为杜鹃。综合B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结合背景可知作者一直处于忧国忧民的心态中,始终有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7、【答案】B

【解析】运用廉颇的典故,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

 

8、【答案】B

【解析】A项,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错误,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词人。C项,词必须有词牌和题目有误,有的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例如柳永的《望海潮》就只有词牌。D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是用婉约的手法写的,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故选B

9【答案】C

【解析】C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不能构成对偶。

10【答案】C 

【解析】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草率出兵的观点。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测试

11【答案】B 

【解析】“侠肝义胆”错。

12【答案】C

【解析】“力不从心”不当。

二、课内阅读

13、【答案】(1)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2)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3)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解析】所谓作用即内容上在刻画形象表情达意等方面以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词人所见的眼前之景如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是实写,而英雄人物(孙权、刘裕)”“金戈铁马等是虚写。就本题而言,作用主要是表情达意方面的,写英雄人物主要是表达词人对他们的仰慕以及对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物而感到惋惜,借此来抒发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失望。

14、【答案】(1)描写乌鸦争食祭品和百姓在佛狸祠下敲锣打鼓迎神赛会的热闹情景。(2)词人运用典故,意在向统治者表明,如果再苟且偷安,不出兵恢复中原,沦陷区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国耻。(3)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忧虑,也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懑。

三、名句默写。

【答案】   

(1)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8)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四、课外阅读

(一)

1【答案】C

解析:C项,“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错,从后文的“儒冠多误身”可知,做儒将不是词人的理想。

2【答案】词的一、二两句借昏暗的夜色,山头飘来飘去的云,表达了对频繁调任、辗转多地的强烈不满。“潇湘逢故人”一句表达了在外遇到故人的惊喜之情。“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如今为何如此憔悴,难道是因为是一个儒生的原因?表达了对不能上阵杀敌的愤慨之情,以及对主和派的强烈控诉。

(二)

3、【答案】B

【解析】标题中,A项考查内容、情感,B项考查内容、手法,C项考查内容,D项考查内容。B项,手法错误,错在第五六句从正面告诫儿子们。第五、六句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的意思是如果像三公之后的人那样不努力读书,就只能空有七尺之躯,对国家没有什么用处。这是从反面告诫儿子。故选B

4、【答案】这首诗的颔联化用《史记·孔子世家》中韦编三绝的典故和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灵活巧妙,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勉励孩子们要学习孔子刻苦读书的精神,告诫他们只有博览群书,把书读透,到了考场才能文思泉涌,写出好文章来。看似言短,其实情深。

【解析】注意要求从表达技巧和情感的抒发的角度分析赏析颔联。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两个重要提示用典灵活”“意蕴丰富,然后结合诗句从表达技巧情感抒发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诗中颔联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从手法看绝编下笔定成章分别化用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和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灵活巧妙;从情感抒发的角度看,勉励孩子们要学习孔子刻苦读书的精神,告诫他们只有博览群书,把书读透,才能文思泉涌,写出好文章来,强调博览群书的重要性。答题分三步:(1)指出技巧;(2)分析运用;(3)点出情感。

(三)5【答案】李纲:表现了作者对宋王朝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胜利的信心与决心。表现了作者对领导淝水之战的谢安等人的赞美、钦羡之情。辛弃疾:以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典故,讽刺封建统治者北伐要慎重。

五、语言运用

【答案】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但其中就有典故。才能领略到诗句的更深层的意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