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2014-06-03 14:39:25)
标签:
教育 |
一、预习部分
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孙仲(
元嘉(
佛(
遥岑(
2、多音字
取舍(
宿舍(
3、辨形组词
kuài(
市kuài(
杂huì(
4.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其在词中的意思
(1)无觅:
(4)寻常:
(7)北顾:
(10)遥岑:
(13)断鸿:
(16)倩:
5、一词多义
(1)会
①无人会,登临意(
③会有四方之事
⑤会须一饮三百杯
(2)顾
①赢得仓皇北顾(
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
(3)路
①烽火扬州路
③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4)可
①可堪回首
③学不可以已
⑤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6、虚词
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7.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赢得仓皇北顾(
③遥岑远目(
8.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文言句式
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9、古今异义词语
①尽西风,季鹰归未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斜阳草树,
(4)舞榭歌台,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其他
①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
④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
⑥众里寻她千百度,
二、解读文本
《水龙吟
(一)整体感知
1、辛弃疾的词,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读这首词,请概述上下片内容。
明确: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词的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赏析下片
(1)词人用到了哪些人物典故?他们有何特点?作者借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态度: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2)“
(3)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整体把握本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习上阕:
1、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位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习下阕:
1、读下阕,写出词中运用的典故。
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研究用刘义隆典故。
①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结合韩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故。
①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幅什么情景?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看到佛狸祠的一幕景象,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①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廉颇典故大致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练习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脍炙(kuài)
B.巷道(xiàng)
C.鲈鱼(lú)
D.赢得(yí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清秋
C、嬴得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流年
B.愤概
C.南渡
D.理睬
4、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季。
B、休说鲈鱼堪侩,尽西风,季鹰归未?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靠)
B.①舞榭歌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C.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风度,气质)
D.①元嘉草草(草草:草率,轻率)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①楚天千里清秋。
B、①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受伤的大雁
C、①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明了
D、①封狼居胥。封:封闭山界禁止上山
7、下列句子中“风流”一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杰出不凡)
8、下列词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9、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桩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0、下列词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注】 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干戈扰扰:战乱纷纷③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1)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zhòng
2、shě
3、脍
4.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其在词中的意思
(1)寻找不到(2)形容气势很大,气概非凡(3)繁华景象或英雄业迹(4)平常;普通
(12)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
(14)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15)流逝的时光。(16)请托。(17)指美人。(18)擦拭。
5、(1)会:①理解,②聚会,③正赶上,④见面,⑤一定,⑥一定
(2)顾:①回头,②考虑,③回头,④观望,⑤只是,⑥拜访
(3)路:①行政区名,②途径,③路过,④高大战车
(4)可:①怎能,②值得,③能够,④大约,⑤适合
6.矣:①陈述语气,②感叹语气,③感叹,④反问,⑤疑问,⑥祈使语气
7、①北:
8、①(被动句)
③(倒装句)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9、①秋风
10、(1---7)略
①
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解读文本
《水龙吟
(一)1、明确:上片借景抒情,写尽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
(二)1、明确:借景抒情
2、明确: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3、明确:愁苦,孤寂。
4、明确: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5、明确:①看、拍、会、登
(三)(1)
作者态度:
①休说,耻于归隐
(2)明确: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孤寂和对知己的渴求。更是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反问之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二)1、千古江山、
2、明确: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3、明确:“觅”、“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屈辱求和。
4.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昏聩,不思复国还乡。
(三)研习下阕:
1、典故:①封狼居胥②佛狸祠③廉颇老矣
2、①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②明确: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①词句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②明确: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
③明确: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
4、①词句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同步练习
1、【答案】D(A项,岑cén。B项,巷hàng道,胥xū。C项,舍shè。)
2、【答案】D(A项,雁;B项,皇;C项,赢得)
3、【答案】C(A项,苍——仓;B项概——慨;D项合——和。)
4、【答案】C(A项,际;B项,脍;D项,皇)
5、【答案】B
6、【答案】A(B项断鸿: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7、【答案】D(风流:男女恋情)
8、【答案】D(落得)
9、【答案】C
10、【答案】B
11、(1)①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②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2分)③表达了对现实战乱的厌恶之情。(1分)
12、(1)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2分)昂扬上,豪放达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