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灯塔拾趣-说说那些白色建筑后面的彪悍故事(十七)

标签:
灯塔lighthousepenguincapemartin河水洋洋 |
分类: 行路匆匆 |
Robe镇东南方向大约40公里的地方是另外一个滨海小镇Beachport,单从名字上看好象此地的海滩特别有名似的,其实小镇的名字另有来源,小镇建立于1878年,镇的名字来自当时英国的殖民事务大臣Michael
Hicks
Beach。跟澳洲很多小镇一样,Beachport的居民对自己的家乡也充满自豪感,从路边树的牌子就能看出来。上面特别自豪地宣布镇上有足足400人口,为了避免旁人误会,还特地立了另外一个牌子宣称本镇是一个Middle
Size的镇子,可惜LG车子开得飞快,没有来得及抓拍下来。如果墨尔本悉尼之类的城市也树上一个类似的牌子,恐怕要把自己叫做XXXXL
Size的镇子吧。
Beachport小镇的一个特色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镇上的海关,虽然只是一间只有10个平方的小屋子,也是响当当的海关呀!
现在这个“海关”当然已经不再运行,却依然伫立在镇中心,回味着当年的风光岁月:
在设立Beachport镇的当年,当局便在镇外的企鹅岛上树立了一个灯塔。最早的灯塔使用英国Chance兄弟公司出产的三等菲涅尔聚光透镜。菲涅尔透镜的等级就是它焦距的倒数,比如一等透镜焦距是1米,三等透镜的焦距就是1/3米。一等透镜用在重要繁忙航线的灯塔上。最早光源是矿物油油灯,后来升级成煤油汽灯。早期企鹅岛灯塔旁边设有小屋,为两名灯塔看护人提供住所。企鹅岛虽然跟大陆近在咫尺,但是交通却极其困难,因为小岛四周都是高耸的悬崖,而且周边礁石密布,补给船只有在天气状况极好的情况下才能停靠。灯塔看护人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唯一的求援办法就是升起信号旗,指望过往船只看到后能够伸出援手。因为这些困难,在1918年,当局把这个灯塔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把煤油汽灯换成了利用太阳阀操纵的乙炔灯,灯塔看护人也从那时候起撤离了企鹅岛。到了1960年,因为维护极其困难,当局决定废弃这座灯塔,另外在Beachport镇上Cape
Martin修建一座新灯塔。企鹅岛灯塔的灯光设施被转移到新灯塔上继续使用。残存的塔身经过50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有些破败了。
新灯塔最初高度只有4.5米,为了改善导航效果,将其升高到12米。当年大概是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在灯光设施和原来的塔身之间塞进去几个混凝土的预制管,Yorke半岛上的Cape Spencer灯塔便是直接采用这种预制管修建的。可惜后来塞进去的管子跟原来的塔身尺寸不一致,所以看上去有些怪怪的。
现在灯塔采用1000瓦卤素白炽灯,发光亮度为4万坎德拉,灯光轴线的海拔高度是38米,在18海里之外依然清晰可见。
前一篇:秀秀咱家的炸猪排
后一篇:风驰电掣德国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