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神秘中国墙-穷游澳洲之第一次野营(二十二)

标签:
野营中国墙mungonationalpark澳大利亚河水洋洋 |
分类: 行路匆匆 |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两个人就早早起了床,没办法,今天的安排非常紧张,要完成整个Mungo湖的观光,还要赶到下一个营地,当然,也许还有可能直接赶回墨尔本。最关键的是要在旁边那对夫妇出发之前收好帐篷,把地钉还给人家。
洗漱完毕,用过简单的早餐之后,太阳已经老高,唉,这磨磨蹭蹭的习惯想改也真的很难。
收帐篷的过程还算顺利,应该是有贵人相助老天也要青睐我们。把地钉还给他们的时候,自然是千恩万谢,LG还跟人家卖弄了两句洋泾浜的德语(人家是来自瑞士德语区的老移民,在澳洲住了几十年了)。
收拾停当之后,就驱车赶往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中国墙。实在不好意思,罗嗦了这么长终于,终于切入正题啦!
离开营地向前开一公里多就回到了公园的访客中心,这里是Mungo湖的西岸,而中国墙实际上就是Mungo湖的东岸,中国墙的另外一面呢,是另外一个湖泊,当然也是干涸的。从访客中心到中国墙之间在干涸平坦的湖床上有一条平坦的土路,大概有十几公里长,几乎没有花什么功夫很快就到了中国墙脚下的停车场。
LG把车子停稳当后,推开车门刚探出半个身子就缩了回来:“赶紧穿上风衣,这里风实在太大了”,他大声说道。坐在车里,看着外面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完全不曾预料会这样。我这才想起来,昨天晚上躺在睡袋里面的时候,耳边总是传来狂风怒吼的声音,原来这声音就是从这里来得呀。
洗漱完毕,用过简单的早餐之后,太阳已经老高,唉,这磨磨蹭蹭的习惯想改也真的很难。
收帐篷的过程还算顺利,应该是有贵人相助老天也要青睐我们。把地钉还给他们的时候,自然是千恩万谢,LG还跟人家卖弄了两句洋泾浜的德语(人家是来自瑞士德语区的老移民,在澳洲住了几十年了)。
收拾停当之后,就驱车赶往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中国墙。实在不好意思,罗嗦了这么长终于,终于切入正题啦!
离开营地向前开一公里多就回到了公园的访客中心,这里是Mungo湖的西岸,而中国墙实际上就是Mungo湖的东岸,中国墙的另外一面呢,是另外一个湖泊,当然也是干涸的。从访客中心到中国墙之间在干涸平坦的湖床上有一条平坦的土路,大概有十几公里长,几乎没有花什么功夫很快就到了中国墙脚下的停车场。
LG把车子停稳当后,推开车门刚探出半个身子就缩了回来:“赶紧穿上风衣,这里风实在太大了”,他大声说道。坐在车里,看着外面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完全不曾预料会这样。我这才想起来,昨天晚上躺在睡袋里面的时候,耳边总是传来狂风怒吼的声音,原来这声音就是从这里来得呀。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缩在风衣里面的我也总算了解到这风蚀地貌产生的机理了,真是活生生的现场教学啊。
下车之后向前走不远,就看到一块纪念铜牌,是公园管理员们纪念他们的一位去世的同事的,我们无从得知这位逝者的生平细节,不过如果离开人世后还能被别人用这种方式纪念怀念,也算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了。
下车之后向前走不远,就看到一块纪念铜牌,是公园管理员们纪念他们的一位去世的同事的,我们无从得知这位逝者的生平细节,不过如果离开人世后还能被别人用这种方式纪念怀念,也算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了。
能够赶上这样的天气,也算是此行再次获得老天的眷顾:在大风的作用下,沙丘上细小的沙尘被扬到空中,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种诡异的对比和氛围。
阳光好,空气透彻的地方必然就是摄影者的天堂,因为在这些地方,不管你的技术有多烂(比如我咯),都能拍摄出还算赏心悦目的照片。
当然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的花朵一样可以骄傲地绽放:
沙丘的下面立了一面金属牌,上面是艺术家画的此地四万年前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状态的想像图:
不知道是什么动物遗留下的白骨,鸸鹋?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