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季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2011-08-05 23:30:00)
标签:

杂谈

          夏季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有一种不是南方胜似南方的梅雨气候。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的时期,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大量饮水,胃酸浓度被冲稀,人体第一道天然屏障遭受破坏,细菌进入肠道,由于胆汁偏碱,杀菌力较弱。人们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食物中毒症状。如何应对夏季食物中毒的情况,请往下看。

   怎样判断是否食物中毒

   判断食物中毒主要有四条标准:

   1、短时间内大量出现相同症状的病人;

   2、有共同的进食史;不吃这种食物不发病;

   3、停止供应该种食物中毒症状不再出现。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4~10小时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用餐后6小时左右。食物中毒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豆角)和真菌性(如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发生食物中毒如何处理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120呼救。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用温开水并反复自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时间较长(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如何预防夏季食物中毒,控制细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

  低温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因此冷藏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主要的措施。熟食品在冷藏期间,做到避光、断及不再受污染,冷藏效果最好。一般冷藏温度<10&#8451;。另外,如果冷藏设备,可采用盐腌的办法,加8%—10%食盐腌一下,摊放在阴凉通风处也可控制细菌繁殖。加工后的熟肉制品要尽快降温,放阴凉通风处。

  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购买肉制品

  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肉制品诱发的食物中毒案例较多。由于肉类营养多,不仅人们爱吃,细菌也易在其中繁殖。路边小摊卫生条件差,肉制品沾染细菌的机会更大,而且装肉制品大多没有冷藏设备,保质保鲜时间短,质量根本法保证。正规商场或专卖店的配套设施完备,可以在那里放心购买肉制品,而且他们的供货渠道比较固定,即使发生不测,执法部门也能查清来源进行补救。

  制作冷拼菜需注意消毒。

夏天,人们喜欢吃冷拼菜即俗称的凉拌菜,这类菜肴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极有讲究,必须要专人在专门的房间使用专门的刀、板切割,蔬菜在制作前必须专门消毒,储藏时必须用专门的冷藏设备。因为凉菜的特性与热菜根本不同,混在一起容易变质,而凉菜一般不为人所特别在意,消毒不彻底是常有的事,这就为中毒埋下祸根。

我的一个同学在小饭馆吃拉面的时候,又点了一盘的凉拌菜,其中里面有豆腐丝,吃完午饭后七个多小时后出现肚痛、腹泻、腹痛的感觉,所以说,吃凉菜更要注意卫生。

  热菜一定要煮熟蒸透。

  这是做菜最基本的道理,但却最容易被忽视。毋庸讳言,有一些菜确实是七八成熟时味道最好,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则可能对身体有害。饭菜在被煮熟蒸透后才能杀灭病菌及去除原有的农药、添加剂等有害含量,才能真正成为可入人口的食物。

  切忌过度食用冷饮或者热食后立即冷食。

  这种不良现象在一些青少年当中较常见。有些人在激烈运动后,毫顾忌地畅饮冷藏汽水,还有人喜爱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也有人习惯在吃饭后马上接着吃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一般不会致命,但发作起来着实令患者难以忍受。

 

  

我的相关日志:


2011-07-29 凉米饭和糯米粽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