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平淡无奇,生活充满杀机
(2018-04-14 15:44:00)文/大包
庄子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翻译一下是这样的,假设我有个物件(机械),比如智能手机,那么我就会拿它来做一些事情(机事),如听歌、聊天、看电影等等,而使用久了之后我的心理就被智能手机改造了,有了机械的特征(机心),比如你开始熟悉不同手机的操作系统,顺应它们的方式来使用手机。
我之前听说有个国外的孩子在看用非智能屏幕显示的照片时,用手去点击屏幕,发现没反应,于是跟旁边的大人说这机器是坏的——这孩子的“机心”很明显呀。
庄子的话翻译成认知神经科学的语言就是,人的大脑是可以反向塑造的。反向塑造的意思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行为、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反过来会影响、塑造、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这么说显得比较抽象,我们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小王子》里,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一朵玫瑰花,他小心翼翼地呵护它、照顾它,但由于受不了玫瑰花的虚荣和敏感,离开了那个星球。小王子来到地球,遇到了狐狸,想跟狐狸交朋友,狐狸对小王子说:
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化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间惟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了。
于是,小王子按照狐狸的意思,每天下午四点来找狐狸,刚开始离得比较远,慢慢地靠近,他们就这样成为了朋友,驯化了彼此。
当小王子准备离开他地球上的朋友的时候,狐狸告诉他: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我们选择去做,我们花精力、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慢慢地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的认知、我们的心理状态被这些付出的时间、精力等一点点驯化。
不同的选择,把我们塑造成了不同的、独特的人。小王子照顾、呵护玫瑰花,被自己的行为反向塑造,那朵玫瑰花对他有了特别的意义,玫瑰花对他很重要;小王子每天下午四点钟去跟狐狸见面,他也被这个行为反向塑造,狐狸对他也越来越重要。小王子用自己的行为驯化了玫瑰花和狐狸,反过来也驯化了自己。
驯化就是建立联系。你花时间读一本书,仔细琢磨书中表达的思想,就跟这些思想建立了联系,被驯化了;你跟一个人从不认识,到认识,到互相了解,到变得很亲密,到相互依存,这中间是一个复杂漫长的驯化过程,你会改变很多,你会表现出很多在别的关系里不会出现的状态和行为。你就是这样在跟不同的人、事、物驯化与被驯化的过程中变得与众不同,变得独一无二。
我们不可避免地跟人、周围的环境互动和联系,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处在反向塑造的过程中。
假设你每天有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然后你把这三个小时全部花在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聊八卦、追星等事情上,时间一长,你就会把这些事情当作是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刚需,它们开始支配你、影响你,你的注意力、时间都围绕着它们打转,你的情绪被它们左右,你几乎成了它们的奴隶——这像极了小王子的玫瑰花。
这是一个细细思考起来让人震惊的事实:很多时候我们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塑造了,未经思考、比较和拣选。
如此草率,怎能指望人生会精彩,怎能指望掌握自己的命运?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审视”很重要,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跟着感觉走很容易就迷路了。
你做了什么选择?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你想要什么选择?
需要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让那些在无意识状态下凭感觉或直觉做出的选择浮出水面,被我们意识到,慢慢地让选择变得可控,选择更好的选择,塑造更满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