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弗爷这么牛,他到底在说些什么?(二)

(2018-01-10 09:48:54)

文/包开亮


篇分享紧接着上一篇,所以如果你没有看过第一篇,我建议你出门左转去看看;当然了,如果你不愿意看也没关系,我这么体贴的一个人,已经把要点给你罗列出来了(前提是,如果你能看懂的话):

 

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呢?因为ta经历了一些创伤性事件,压抑了不被允许、不被接受的想法和情绪,这些想法和情绪跟ta的防御系统相冲突,冲突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了问题。

 

怎么解决问题呢?识别出被压抑的想法和情绪,把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然后整合到意识当中。

 

通过什么手段呢?自由联想,并分析当事人的阻抗和移情,还有,解梦。

 

到这里为止,老弗爷还是慈眉善目的,没什么让人不舒服或引起争议的地方。

 

好吧,其实是我故意隐瞒了一部分内容,营造了这个假象。接下来我们讨论的更细致一些,请注意,前方高能预警,各种生猛劲爆的观点即将出炉,请谨慎观阅。

 

弗洛伊德说的“创伤性事件”跟我们一般理解的还不太一样。创伤事件一般是指被我们判断为不好的、超出控制的、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让人产生痛苦、悲伤、震惊、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的——语文老师们请原谅我——事情。弗洛伊德观察分析的结果是,心理问题的出现几乎都跟小时候(尤其是06之前)的创伤经历有关,而且都是性创伤——他的当事人都报告自己在小时候经历过性侵害或性虐待。

 

虽然这是他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出来的结论,但这么多人都报告有过类似的经历——假设和观察结果如此一致——却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了。看出人家的天才之处了吗?持续的深入思考,不断的反思和自我校正,一般人哪有这个魄力?

 

于是,他宣称,当事人报告的这些性经历可能绝大部分都没有发生过,只是把他们幼年时期的愿望和渴望当成了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在幼儿那里并不是特别明确,把幻想当成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储存在记忆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老弗爷关于记忆的这个看法,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非常前沿的。直觉上理解,记忆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忠实记录和描摹,然后一旦保存在大脑中就不再改变,封存在大脑的某个角落……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现代研究发现,记忆的形成会受到当事人人格状态、当时的情绪状态等因素的过滤,而回忆的过程又受到当事人现在的状态的影响,所以记忆一直是变化着的、甚至有很多虚构的成分在里面——极端一点说,回忆的内容,虽然跟过去有关,但主要跟现在有关。这让我想起了历史学家的名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咳咳,好吧,扯远了……

 

当然了,老弗爷关于记忆的思想只是个苗头而已,我是为了拍他马屁,多做了些演绎,赋予太多意义在里面,解读过度了——这跟记忆的运作模式非常相似,欧耶。

 

我们继续说回来。可能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说心理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当事人在幼儿时期经历过性创伤还能勉强接受,毕竟孩子是受害者;现在竟然说并没有经历真实的性创伤,只由于幼儿把他们的性幻想当成了真实发生的事儿?孩子这么纯洁的,竟然说他们有性欲和性幻想?!

 

好吧,你可以不爽,但人家老弗爷就是这么想的。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些背景。弗洛伊德的时代,在所有的现代学科里面,物理学是发育,哦不,发展的最好的,所以,其他学科会参照或模仿物理学的原则。而当时的物理学,机械论、还原论以及决定论的思想特别突出,老弗爷也深受影响。机械论、还原论和决定论是什么鬼?好吧,这是个烧脑而复杂的问题,我不准备在这里去详细论说(因为我说不明白),反正大致意思就是,一个现象的出现肯定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表面上看似复杂的现象实际是由一些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决定的。而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根本原因是——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会受到两类刺激,一类是外部刺激,如遇到老虎;一类是内部刺激,如饥饿。外部刺激是可以消除的,但内部刺激消除不了。心理和行为活动就是为了容纳、控制并释放内部刺激(释放内部刺激,这就是传说中的“快乐原则”),而内部刺激中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

 

老弗爷认为,性本能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一系列广泛的紧张(紧张就是由一种主要的内部刺激,也就是性本能,引起的)——这跟我们一般理解中的性本能是不一样的。从小到大,性欲(紧张)集中在不同的身体部位,他据此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月到3岁),性器期(3岁到6岁),潜伏期(6岁到12岁),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

 

如果每个阶段都正常发展、平稳过渡,孩子就不会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就可能有各种不恰当的表现,甚至以心理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一个成年人喜欢有事没事就吃东西,或话特别多、爱说闲话,可能ta的口唇期发展的就不太好;如果一个人经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或过分注重卫生,或喜欢控制别人、对别人太过苛刻,可能就是因为ta的肛门期发展的不好。

 

当然了,上面列出的这些表现不太重要,老弗爷比较看重性器期的发展,他认为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这个阶段没有发展好,著名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也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

 

下面我化身弗洛伊德的信徒,推演一下这个过程。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多次表示长大后要娶她当妻子,经常排斥爸爸,不让爸爸妈妈过于亲密,甚至希望爸爸离开或死掉。但是,由于爸爸对他来说非常高大,所以他无法跟爸爸正面抗争去争夺妈妈,也害怕爸爸伤害他,割掉他的生殖器(阉割焦虑),于是表面上也会有顺从的表现,同时开始模仿爸爸,渐渐的把爸爸的形象内化到内心里,于是成长为一名男性——这是正常的发展路径。而如果这个孩子跟爸爸的冲突太大,对爸爸的恐惧和憎恨太强烈,就会过分解读爸爸的一些行为和态度——比如,斥责、威胁、打屁股等等——在孩子的内心里,就会把这些理解成虐待,储存在记忆中。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记忆以及对爸爸的负面情绪都是不被允许的,于是被压抑在潜意识里……

 

至此,老弗爷的理论基本上达到了鼎盛时期,他的精神分析王国也建成了。他的理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反对,不过也吸引了一些支持者。后来,老弗爷的部分支持者跟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冲突,对于他这么强势的人来说,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肯定是忍不了的。于是,一些对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有很大贡献的人也相继离开,包括阿德勒、荣格、兰克和费伦齐。当然了,他自己也不是个完全封闭和保守的人,死守着自己的理论不放,后期和晚年的时候,他又对自己的理论做了两个大的修正。

 

1920年之前,性本能一直都是一枝独秀,后来弗洛伊德把攻击本能引入了他的理论体系中,从此他慢慢转向悲观——我估计他是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影响。于是,他的理论成了双重本能理论,也即通俗意义上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包括保存自我(吃,饥饿)和保存种族(性,生殖)两部分,但主要以性本能为主;死本能主要是攻击本能。而无论是生本能和死本能,它们更深层的理论假设是一致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就是为了容纳、控制并释放内部刺激。当适当的释放内部刺激时,就表现为饥饿和性;当所有的刺激都释放完时,就是死亡的状态。

 

另外一个改变是,他发现,如果意识一直在抵御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进入意识,那么,这就存在一个矛盾:防御机制一直在跟这些想法和情感做斗争,那怎么可能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呢?就好像,小区门卫一直在挡着某些人进去小区,那这个门卫在跟这些人接触时,自然就认识他们了。这个问题隐藏的这么深,他竟然能发现……老弗爷万岁!

 

于是,他在保持意识、潜意识概念的基础上,又加进来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本我是我们的本能、欲望,追求快乐原则;超我是我们所认同的社会规范、道德、父母或其他人重要他人的态度、观点、信念等等;自我是用来调和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也是我们呈现出来的样子。自我、本我和超我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上都存在,但主要成分都在潜意识状态下——这就完美的规避了他上面提到的矛盾。

文/大包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才大致把老弗爷的思想介绍了下,当然,很多地方都没有提到,不过我已经尽力了,对他老人家的思想感兴趣的可以去读读他写的书。

 

最后要给各位一个提醒,老弗爷的理论只是个假设——严格来说所有的理论都是个假设。所以,我们可以去了解他说了什么,但最好不要当真。他的理论已经提出了近一百年左右,按照科学演进的规律,早都过时了、需要被淘汰了。实际上也正是如此,精神分析内部,弗洛伊德的徒子徒孙们在他开创的领域里深耕细作,目前的精神分析跟老弗爷时代的理论早已是云泥之别。有一种说法是,老弗爷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他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真相只有一个(请自动脑补柯南的语气),但有很多个面向。老弗爷看到了一个侧面,但并不代表他在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心理和人格的真相。对我来说,我是把他的理论当成科幻小说来看的,老弗爷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广袤的心灵世界,在他建构的王国里,他的理论堪称完美。

 

弗洛伊德被多次提名诺贝尔医学奖,都以科学证据不足、应用程度有待考证为由未予通过,还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一次,73岁的时候获得了歌德文学奖——看来我把它当成科幻文学作品来看是靠谱的。所以,如果你再碰见一个言必称弗洛伊德的人,需要对ta保持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